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宝塔区开展“红色赋能、争先树优”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纪略
  通讯员 白菲 杨旭
  宝塔区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心脏”,也是延安乃至西北地区红色文化最为集中的地区。辖区内以枣园、杨家岭、南泥湾为代表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200多处,构成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革命旧址群。
  去年以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宝塔区注重用活用足红色基因,创造性开展“红色赋能、争先树优”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强化党建引领,分类推进红色乡村建设,把红色基因植入到党员群众教育管理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使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挖掘红色文化“富矿”
  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漫步在麻洞川镇金盆湾村,一幅清新优美的农村美景展现在眼前:整洁宽阔的乡间村道,精致的农家小院粉刷一新,村文化活动广场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齐全,太阳能路灯美观别致,房前屋后绿荫成蔽、花团锦簇。
  金盆湾村是三五九旅旅部的所在地,以王震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指挥5000多名战士,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
  如何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变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宝塔区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把用红色文化引领红色示范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挖掘口口相传的红色故事、红色传统,用身边这些红色实物、红色故事教育引导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基层干部群众。
  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是最好的赓续与传承。村里的党员干部率先行动起来,对红色故事了然于胸,成为红色故事讲解员、红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群众积极响应,热情参与,一个做红色文化传人、为乡村振兴出力的局面迅速形成,有力推动了全区各村组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古村落、深化厕所革命等,使各村组道路交通、活动场所、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有效提升。
  宝塔区委组织部部长高瑞说,要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组织优势和组织功能,建强红色堡垒、用好红色阵地、激活红色引擎、发展红色经济、建美红色村庄,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用活红色资源“金钥匙”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南泥湾村作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不仅拥有辉煌的红色历史,还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
  为了用好红色资源,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南泥湾村军垦文化体验基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研学写生体验基地等,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研学活动的团队络绎不绝。
  这是宝塔区开展“红色赋能、争先树优”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中进行的又一探索。他们在加强村组党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的同时,把红色乡村示范村建设与乡村红色旅游、人居环境整治、美丽生态宜居建设等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乡村建设,还使这些村组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教育培训基地。
  集党建教育、文化传承、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手段,以宣传教育引导和服务群众为目的,通过创新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传播,让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深入人心,使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行动自觉、蓄积了前行动力,积极自愿加入到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管理、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等实践中来,形成了“组织强、乡村美、动力足”的大好局面。目前,南泥湾村发展羊肚菌、香菇、木耳、野生蜂蜜等林下绿色经济30亩;房前屋后、公路沿线全部绿化;旱厕改水厕27户;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
  “今年我们村投资600多万元,新建雨污分离及污水处理设施、村庄主区域帮畔、小广场建设、村内路灯电线全部更换,对居住房屋进行了统一粉刷、改造……”南泥湾村第一书记胡星谈起工作来头头是道。
  目前,宝塔区红色乡村示范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红色资源相对集中的31个村成为示范村走在了前列,全区在建和建成国家级红色村3个、市级红色村17个、区级红色村11个。
  “擂台比武”显身手
  激发振兴精气神
  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擂台比武”在宝塔区举行。选手们“比”先进做法、“晒”工作经验、“展”工作成效,亮了“家底”,推动了工作。
  宝塔区在开展“红色赋能、争先树优”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中坚持实打实、硬对硬。按照政治素质好、品德好、作风好、工作成绩好、群众威信好的标准,采取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的方式,每个乡镇(街道)择优推荐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参加“擂台比武”活动。
  走村观摩、现场交流、点评分享……来自各乡镇(街道)的比赛选手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全面提升了农村党建质量,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步伐。
  “比武学习要坚持问题导向、动力导向,不断在比武中学习经验,在对比中寻找差距,查找自身薄弱环节,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切实把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思想上的激励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信心和力量源泉。”青化砭镇张坪村驻村干部高锦杰在谈参加“比武”感受的时候这样说道。
  “擂台比武是切入点,解决群众难题才是落脚点,比武过后,每位选手关键要找到差距、积极落实改进。我们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发挥好遍地红色资源的优势,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等方面补短板、强本领,激发出他们为乡村振兴出力流汗的精气神。”宝塔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刘催保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