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成成(右)与同事交流业务 通讯员 师亚清
“今天,当我以一名工程师的身份回头再看自己当初的选择时,除了无悔以外,最能表达我内心的两个字便是骄傲。”延川壬庚新材料有限公司反应部值班工程师纪成成如是说。
江阴,位于长江咽喉,经济发达。延川,偏居黄河之畔,红枣之乡。两个南北小城因为苏陕合作而缘牵千里。
时间拨回到2018年,壬庚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EPS项目落地延川。这是在江阴市的大力支持下,延川引进的首个台资项目。
此时,大学化工专业毕业的纪成成还在外地干餐饮、跑销售,未来一片迷茫,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是一个梦想。直到有一天,纪成成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
“家人告诉我,老家延川有一家台资化工企业在招聘,让我回来试试。”一时间,纪成成心中那团被浇灭的梦想之火被点燃。
“面试那天的情况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工厂还在忙碌地筹建中。”在纪成成的脑海里,还以为这家企业是化工厂,做不完的流水线,加不完的化学品,甚至放不下的铁锹。
“筹建过程中,我们就发现当地很多年富力强、头脑灵活的一些大学生、年轻人,他们都更愿意到西安这些大城市去工作、去创业。老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我们想方设法为延川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公司生产课长夏国宗说道。
自动化的生产线,先进的管理理念,上岗前赴江阴培训,手把手传授经验。就这样,纪成成留在了壬庚,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工程师。
“我为自己在这个企业工作感到骄傲,我为自己能为延川腾飞助力感到骄傲,我坚信我的公司会越来越好,我的家乡未来可期。”纪成成说。
为深入贯彻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精神,更好地发挥苏陕协作共建园区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江阴与延川两地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推进产业转移,加快产业集聚,积极支持西部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享,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园区共建工作犹如一条条连接江阴与延川的彩练,将延川工业园区建设同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地缠绕了起来。在“区区联动”“区企联动”“人才联动”“招商联动”不同模式的作用下,延川园区发展建设,形成了以文安驿工业园区为核心,永坪化工园、贾家坪工业园、马家河农产品加工园相依托的“一区四园”发展格局。
2020年8月,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与延川县工业园区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2020年,江阴市扶持810万元,建成延川县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4栋标准化厂房和2栋综合楼,并引入4户中小企业进驻发展。2021年,继续扶持760万元支持园区标准化厂房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
随着园区共建的不断发展,一批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江阴市政府积极鼓励本市企业转移落户至延川园区。目前,已有4户江阴企业落地延川县工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达5亿元。
离家近、门槛低、收入稳定,老百姓都说“这是个吹糠见米的产业”。“没有来到壬庚之前,我在治超站当治超检测员,每月挣2100块钱,想买个啥,不敢买,没有钱。现在,在壬庚每个月能拿到5000多块钱。”同是延川壬庚反应部值班工程师的赵艺臻说。
既“输血”,也“造血”,企业的引进,让更多像纪成成这样的延川大学生回到了延川,为家乡的腾飞助力,也为更多的延川人创造了就业机会。2021年,园区共解决就业2382人。
江阴引进的企业,不仅解决了就业,也为延川产业发展、经济腾飞按下了快进键。延川苹果作为延川的支柱产业之一,已经走出了延川,销往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果农们发现,传统的纸盒包装不但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而且也难以保鲜。
“我们原来运输是纸箱运输,运输过程中,苹果损坏得比较多,收入也就大打折扣了。”延川果农高世台说。壬庚生产的环保包装材料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保障了果农的收入不打折扣。
目前,延川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162公顷,收储土地4043亩,建成2278亩;入驻企业30户,规模以上企业9户;累计引资额达45.5亿元,完成投资31.16亿元。仅2021年,园区就实现工业产值172.47亿元(其中永炼147.4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实现税收9550.74万元(县级收入3320万)。
在不断开展合作互动的同时,两地认真总结历年经验,探索合作共建园区的新模式、新路径,坚持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园区带动、项目引领,夯实产业基础、拉动经济增长、助力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群众稳定致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之畔,从东部沿海到黄土高原,苏陕协作正在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富成效拓展,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江阴、延川将在深化合作中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延川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东西遥望,相距千里,却因“对口援建”的“姻缘”而紧紧相连。站在新的起点,江南小城与黄土腹地的协奏曲,正在继续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