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刘雪苇(1912—1998),原名刘茂隆,曾用名孙雪苇、韦辛、魏有生等。贵州郎岱人,作家。著有论文集《论文学的工农兵方向》《鲁迅散论》《论文一集》《论文二集》等。
到延安前
刘雪苇1912年11月20日生于贵州朗岱县(今六盘水六枝特区)。幼时家境贫寒,父母为手工业工人,经人资助,在县城上完小学后,到贵阳中等师范学校读书一年后,1930年经汉口到上海,进入开明书店当学徒。其间,开始接触革命书刊,受到马列主义影响。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担任共青团上海周家桥区区委组织部长、书记,共青团中央支部巡视员,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工部负责人。1932年,在基希、史沫特莱报告文学风行的时候,写了文学报告体小说《小工通讯》,不久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底被选为“左联”第二届执委。
1934年下半年,刘雪苇受派到贵州开展中共地下党的工作。12月下旬,他回到郎岱,举办世界语学习班,聚集贵阳师范学校放假回家的赵成元、周兴仁、曹克勤和当地在校生刘蕃栋等进步青年学习世界语,并传播革命理论。学习结束后,刘雪苇又动员徐修礼、罗天锡、刘蕃栋、曹克勤等组成“贵州文艺研究会郎岱分会”。并以“文研会”为核心,秘密成立了星光读书会,设星光图书馆。由于受革命文学的熏陶,曹克勤等一部分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委,林青任书记。2月,刘雪苇任省工委委员。7月,因组织遭到破坏,刘雪苇、林青等在贵阳被捕。8月,刘雪苇越狱脱险。
1936年,刘雪苇到上海,之后与张立在南京开设“平平书店”,以平平书店为掩护,成为中共在南京的地下联络点,从事革命活动,并为中共地下党筹集活动经费。不久,书店被查封,张立被捕,后被营救,在刘雪苇等人的鼓励帮助下前往延安。
同年,刘雪苇在上海文学界“两个口号”(即“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争论中,发表了拥护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论战文章近10篇,之后开始从事文艺理论写作,并在国统区从事中共地下工作。
延安时期
1937年9月,刘雪苇赴延安,向中央汇报贵州省地下党的工作情况,随即留在延安,被安排到中央党报委员会工作,后任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出版科助理科长。由于他对排版印刷工作的经验,他对《解放》的印刷、排字、编校工作做了很多改进,使《解放》的出版有了明显改观。同时他接受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的邀请,编《边区文艺》副刊。后又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特别研究员。参加选编了《斯大林选集》《鲁迅论文选集》《鲁迅小说选集》等书,并撰写文艺理论书籍。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与写作。
1941年初,刘雪苇在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负责研究工作,担任理事,并任延安星期文艺学园副主任。撰写了《中国新文学史讲授提纲》,并写信请毛泽东提意见。7月15日,毛泽东在致刘雪苇的信中写道:“雪苇同志,来信及提纲收读,虽然我提不出什么意见,但是赞成你写这本书。此复,致以敬礼。”刘雪苇原拟按这个提纲写一本中国新文学史,后来将提纲缩写为《论文学的工农兵方向》一书(1948年5月由大连光华书店出版)一书的第一章《新文学的历史说明什么》。8月5日,刘雪苇发表了《论文学的思想与生活》。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刘雪苇参加了会议并发言。同年在整风运动中,刘雪苇到中央党校三部学习。同年9月15日,毛泽东写信给凯丰说,“解放(日报)第四版缺乏稿件,且偏于文艺,我已替舒群约了十几个人帮助征稿,艾(即艾思奇)、范(即范文澜)、刘雪苇及工、妇、青三部都在内”,指定凯丰约刘雪苇给改版后的中央机关报兼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解放日报》写稿。
离开延安后
1946年,刘雪苇受中共中央委派,到山东开展工作,到山东文协接编《山东文化》,担任山东省文联副会长,党总支书记。1946年到1947年,按照中央部署撤退到大连,之后撰写和出版了《过去集》等作品。1948年调回山东参加创办政治教育学校,1948年7月任华东大学教务主任。1949年3月任华东大学文艺工作团团长并随军渡江南下到上海,参加创办“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任教务处长。1951年3月,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负责筹备成立华东文联,并受命组建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到,任该社第一任社长。1952年12月,调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常务副局长、党组书记。1954年,大行政区撤销后,于1955年初到北京担任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管理局副局长。
1955年5月,刘雪苇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第二号人物,被错定为“反革命分子”,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此后蒙冤24年。两次被关押长达18年,并被下放到河北省涿鹿县文化馆工作。在逆境中,刘雪苇坚持不懈地攻读《资本论》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1980年,刘雪苇冤案得以平反,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顾问。1982年10月离休后,编写出版了《<资本论>节略》一书,并把自己的一生写成回忆录。
1998年11月8日,刘雪苇在北京逝世。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