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生产一线飘扬
党员带头搞创新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NOSA安健环风险体验
陕煤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公司全景 姜坤
这里是一片充满激情的土地,这里是筑梦者的理想家园。
三十年来,几代奋斗者在这里书写传奇;三十年来,无数的开拓者在这里追逐梦想。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艰苦奋斗。
从1992年到2022年,双龙煤业这座凝聚了无数建设者心血的现代智能化矿井,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后,已经发展壮大为生产规模达90万吨/年,下设16个部室、8个生产区队,职工人数达到1070人的大中型能源企业。
子午常青,沮水长流。新时代的矿山骄子们继续在这里奋楫扬帆、逐梦前行,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 红色领航 凝聚奋进力量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骄傲,作为一名双龙人,我自豪。”在该矿老职工、老党员赵建忠的眼里,是组织培养了他,他也同样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组织增光添彩。
党组织是该矿三十年发展史中的奠基者和领航者,三十年来,无数和赵建忠一样的党员自从踏入双龙煤业的那一天起,便始终不忘组织的信任和肩上的责任。建矿初,他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搏击煤海,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发展中,他们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请缨,扎根一线,以过硬的作风奋战在生产一线,兢兢业业,为矿井的高质量发展默默奉献一切。
“组织的力量是一切发展的源头,是艰苦奋斗史中的领头羊,是快速发展的压舱石,这里原本就是一片洒满红色记忆的激情土地。三十年来,我们始终以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扎根矿山,奉献光热,始终将党旗插在生产一线,始终让党徽在矿山熠熠生辉。”该矿党委书记任向阳动情地说。
三十年来,该矿坚持党建引领生产,党组织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最初的一个党支部、几名党员,到如今成长为拥有8个党支部、100多名党员的基层党委,把党支部建在百米井下,把党旗插在生产的最前线,几代党员在企业发展中身先士卒,奋勇争先,切实将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将党建融入中心工作,不断加强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为该矿的长远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红色基因,激发出强大动力。”该矿党委副书记、经理仲照海激动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矿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设立了8个基层党支部。两级党组织深入推行“党建+3+X”工作模式,“3”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三项重点工作,“X”为当前时期中心工作,使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将党委会前置的程序,为该矿的长远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努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势。
“要结合工作实际,聚焦中心任务,精准施策,坚持不懈把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为该矿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该矿纪委书记胡双琪强调。
近年来,该矿持续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思想认识,结合历年党建工作重点,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走实走深。进一步严明纪律,筑牢思想防线,密织纪律网,将党风廉政延伸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开展廉政“五位一体”、“六进”等具体工作,使党员干部增强了红线意识,持续发挥了纪委的监督提醒作用,扎紧了制度笼子,筑牢了防腐堤坝,为该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纪律保障。
三十年来,该矿先后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全国文明煤矿”、中煤政研会“企业文化示范矿”、陕西省国资委“先进党支部”、陕煤集团“四强党支部”等多项殊荣,一座凝聚着红色力量的现代化矿山正在红色的土地上逐梦前行。
2 绿色先行 创建生态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生态环境是决定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三十年来,该矿始终将绿水青山装在心里,坚持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同部署、共推进。几代领导班子以全面建设生态绿色新矿山为己任,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环保因素,针对矸石山改造、水源保护等重点难点工作,精准部署,精准发力,不遗余力构建打造绿色效益新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十三五”末,“十四五”初,经过全面改造的一座新矿山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如同镶嵌在群山深处一颗耀眼的生态明珠。
“二十多年前,如果遇到干旱刮风天气,转一圈脸上都是土,一下雨满地都是泥,走路都费劲,再看看现在,地面不见煤,厂区像花园,再没人叫咱‘煤黑子’了。”作为在矿山工作生活了三十年的职工王晓阳,提起矿区的环境变化,便打开了话匣子。
三十年前,第一批建设者们来到这里,眼前是一片巨大荒芜的沼泽地,吃住都在群众家里。白天,他们奋战在建设一线;到了晚上,陪伴他们的是野兽和孤独。
随着矿井建设逐步推进,环境治理也成了摆在他们眼前实实在在的问题。针对矸石排放、生产用水以及生活环境等焦点问题,该矿着眼未来、未雨绸缪,一直采用结合矿井发展实际的先进工艺和技术进行环境治理。
“在治理矸石山上,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不仅解决了矿区的环境治理问题,还走出了一条从环境治理中诞生效益的新路子。”该矿总工程师尚英智开心地说。
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大量的煤矸石被运送出地面堆积成山,并按照当时最先进的工艺进行填埋处理。2019年,按照最新的环保工作要求,结合土地复垦政策支持,该矿大胆对两座矸石山进行深度改造。
截至2020年,经过改造后的一号矸石山彻底告别了荒草丛生的时代,披上了四季常青的绿衣裳,建成了“一苑十园一站一长廊”的生态农业苑。
在改造的过程中,该矿充分结合多元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在矸石山上建起了两座蔬菜大棚,努力克服了制约蔬菜生长的光照、温度等不利因素,实现了生态大棚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不仅让矸石山变成了花果山,还每年为该矿的后勤保障节约近30万元的成本。
与此同时,占地面积更大、矸石排放量更大的二号矸石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日乱石荒草遍布的矸石山成了满足职工业余生活的后花园,并成功吸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前来筑巢繁衍。
“一直以来,咱们的生产取水用水都严格按照当时的要求进行治理,三十年来,从未有污染水外排现象。”该矿财务总监董文治自豪地说。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也是企业发展之源。三十年来,该矿严格按照标准取水用水和净化污水,从未发生过一次水污染事件。2014年,首套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水处理设备被应用到污水处理中,全面实现了生产用水自主处理。截至2022年,该矿先后4次对污水处理站进行升级改造,成功建成水处理在线监测系统,污水处理达到地表水Ⅲ类要求,真正实现了从“自然取水、还自然清新”的环保要求。
2020年,该矿顺利通过了陕西省“绿色矿山”验收。2022年,荣获陕西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中心“陕西省绿色低碳示范单位”。进入“十四五”,双龙煤业将积极践行“双碳目标”,努力将矿山打造成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现代化生态矿山企业。
3 科技引领 打造智慧矿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最初的生产规模每年30万吨的扶贫小井提升到现在每年90万吨的大中型能源企业,双龙煤业不断以科技为发展动力,科技装备引进和科技人才培养齐头并进,矿井采煤工艺先后由炮采到高档普采,再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化综采,全面实现了智能化采煤,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刷新了人们对煤矿的认知。
“早期的井下条件艰苦,掘进采煤全靠人工来完成,一个班下来,全身骨头都散了架。”该矿准备队队长杨东营,亲眼见证了在科技力量的驱动下矿井发生的重大变化。
2016年,首套智能化综采装备被运送到矿区,望着眼前这个大家伙。大家既好奇又兴奋。没多久,穿着衬衣坐在电脑前采煤便成为了现实,过去的“煤黑子”,也摇身一变成了人人羡慕的“煤亮子”,而这一切,都是得益于科技装备带来的巨大变化。
2021年,受地质条件影响,矿井进入薄煤层时代。为了保证生产和煤质,该矿科技人员与各大厂家共同联手,首套充满科技元素的“薄煤层基于大数据精准开采智能化综采设备”在该矿井下综采工作面闪亮登场。与此同时,该矿充分将信息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建成了井下全覆盖的信息化智能云平台。工作人员只需要坐在宽敞明亮的值班室内,即可完成井下精准采煤、实时监控等。在智能化装备的应用下,通过分段式精准开采,连续两年来,该矿煤炭发热量一直保持在6000大卡/千克左右,创下了煤质最高发热量,为稳定市场、建设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安全是矿井的第一要素,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我们的安全管理也已经全面实现了智能化。”该矿副经理闫国锋高兴地说。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矿井的发展离不开安全保障。近年来,该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以“四治理一优化”为抓手,引进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NOSA五星安健环系统,并于2021年顺利通过NOSA五星安健环三星评审,建成NOSA安健环风险体验馆,实现了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井下和地面重要区域全覆盖,努力将科技化、信息化应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截至2022年6月28日,创下了安全生产4637天的优异成绩,全面实现了安全管理智能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装备的投入,让科技化元素遍布矿井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在该矿副经理任广燕的心中,始终揣着一个闪耀着科技之光的矿井。
三十年间,该矿不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并得到应用。同时,结合开展全员创新、五小创新等常态化工作,让科技创新成为流行在矿区的关键词,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时时刻刻服务在矿井日常生产的各条战线上。
科技力量无穷无尽。三十年来,该矿先后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两化深度融合优秀项目”,陕煤集团“安全先进矿井”等荣誉,一座凝聚着科技元素的智慧矿山正迎面徐徐而来。
4 以人为本 同创幸福家园
“刚来时,咱们职工吃的是井水,洗澡、洗衣服用的是河水。”回忆起以前的生活状况,该矿老职工柳西安记忆深刻。
三十年前,第一批建设者到达这里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只有河水和井水,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易工棚,夏天满地泥泞,冬天冰雪横阻。
为了使大家能够生活得安康幸福,在建矿初期,该矿便同时投资修建了职工家属区,广大职工终于开启了他们的楼房时代。但早期的家属楼设施陈旧,配套简单,更别说享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
“自从建矿起,我们就始终把煤矿的发展和职工的生活绑在一起,一步一步地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现在,职工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矿副经理何光安提起这些年的生活变化充满了自豪。
为了给广大职工一个安心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2014年该矿在家属区修建了7号家属楼,解决了一大批职工的住房问题。同时,对8号和9号职工公寓进行重新改造,从此告别了室内简易落后、门外荒草遍地的过去式,配备了无线网、电视机、洗衣机等设施,保障了广大职工的日常生活需求。2019年,该矿又对矿区的功能板块进行了合理布局。西厂区被打造成功能齐全、干净明亮的现代化工业广场区,拔地而起的区队综合楼,让职工告别了为矿区服务了几十年的老区队楼,迎来了集区队学习办公、入井洗衣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工作场所。如今的矿区,处处体现出关爱职工、服务职工的温馨氛围。
“职工幸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发展是员工幸福的源泉,工会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聚焦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持续提升职工幸福指数,共享企业发展红利。”该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姜坤说。
三十年来,该矿经历了破产自救、改制重组等重大时刻。在每次艰难时刻,无数矿工们选择留下来,与矿井的未来同命运、共呼吸,他们始终相信企业,企业也始终依靠他们度过一个个的艰难时刻,充满勇气去迎接每一次挑战。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该矿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职工的生活放在首位,竭尽全力为职工着想,为职工服务,坚持常态化开展困难帮扶、金秋助学以及各类文体赛事等活动。2020年,将家属区二平台打造成一个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职工休闲福地,一次性解决了职工茶余饭后无处去的局面,2021年相继建成了文体中心、职工之家等多个民生工程,让职工们能够切身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针对职工停车难的问题,先后修建了4个职工多功能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对家属区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建成了多处小花园,完成了家属区“三供一业”改造,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的花园世界。
各项民生工程的不断完善使双龙煤业1000多名职工及家属享受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该矿也先后获得陕煤集团“模范职工之家”“厂务公开四星级单位”等多项殊荣。一座安康、幸福的新时代康居家园充满了欢声笑语。
“三十年,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在‘十四五’发展战略引领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奋斗中,双龙煤业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远瞩,击鼓扬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该矿党委副书记、经理仲照海意志坚定地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龙煤业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撸起袖子,在高质量发展新航程中,踔厉奋发、追赶超越,为高品质的煤炭能源输出不懈努力,为全面助推陕煤集团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