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城一角
●工作人员对群众进行退税申请指导
●焊工培训现场
●韩军侠(右)正在对苹果进行分选
●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延期还本付息”业务的赵红侠进行业务指导 通讯员 雷蕾 田伟 记者 樊小帅
保市场主体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举措。近日,洛川县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制定各项措施,落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助力洛川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以“退”助企业焕发新生机
7月4日一早,税收干部再次走进延安通和电业有限责任公司洛川分公司,对办税员闫瑞东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数小时后,闫瑞东再次登录电子税务局时发现,刚提交的退税申报已通过税务部门审核,系统显示已出具税收收入退还书。
“40多万元的税款,很快就到账了,税务部门办事速度真快。”闫瑞东提到当时的场景,忍不住啧啧称赞,“这样下来,我们企业的资金流转就加快了,大大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
收到“大红包”的陕西洛川苹果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柯永刚,同样对这项好政策赞不绝口。而此前他还在为公司要新扩建的项目资金四处奔走。
“疫情以来,公司不能正常生产经营,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每天的人工、水电费等开支却一直在产生。”柯永刚介绍道,陕西洛川苹果有限公司是当地首家国有龙头苹果企业,年促销苹果5000吨,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年均发放劳务工资100万元。
在他看来,资金链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减税退费不仅在于节省税款本身,更重要的是让资金“活起来”,这样就可以将税收红利反哺于日常生产,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
“这真是下了一场‘及时雨’。”看着账户上新退的留抵退税款,柯永刚感慨万千,“国家的好政策和税务部门的高效服务,不仅让我们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对我们来说更是做大业务的‘强心剂’。”
政策好不好,落实是关键。延安通和电业有限责任公司洛川分公司和陕西洛川苹果有限公司留底退税款的返还,只是当下洛川县大大小小符合政策纳税人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税务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减环节、强宣传、优服务等措施,推动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快速落实。
“我们会继续借助大数据平台,筛选出适用政策的纳税人,深入企业进行走访,实地了解企业困难,根据实际情况推送阶段性税收支持政策,并派出税收干部上门‘手把手’辅导,让企业应享尽享退税红利。”洛川县税务局副局长吴宏艳说。
▶ 端稳“就业”饭碗幸福满满
7月3日,在洛川现代苹果产业园区,50余家企业门口整齐地摆放着满满当当的电动车,千余名工人在果企里忙着将苹果分选、打包、装箱,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家距洛川县延刚果业不远处的韩军侠,一大早起床安顿好孩子后,便来到这里开始一天的工作。“在这里工作待遇好,时间上也比较自由,既能照顾孩子又能兼顾自家的果园,一年下来收入很不错,今年我把老公也带来了。”韩军侠眼里全是满足。
在延刚果业工作之前,韩军侠是在老家管理自家的10亩果园,农闲时也去周围的涉果企业和农户家打打零工,一年下来也有不少收入。3年前,随着孩子转入县城的小学读书,韩军侠也一同进了城。
“照顾孩子之余,有很多空闲时间,我就想充分利用起来。”韩军侠寻到了县人力资源市场,向工作人员表明自己的求职意愿后并做了求职登记,很快工作人员就为她找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们几个前后脚到这,至少有3年了。”韩军侠指着对面和她一起挑苹果的姐妹说道,“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是县城周边的群众,还有很多和我一样,一边照顾娃一边挣点零花钱。到了苹果销售旺季时,这园区的各个企业有成千人在这打工。”
事实上,洛川县的苹果种植总面积超过50万亩,苹果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高峰季节多达10多万人,每年吸纳外地务工人员5万多人。以往由于缺组织、缺平台、缺技术,当地往往是想干活的人找不到活,要找人的活又找不到人。
对于这一现状,洛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有妙招。“我们这几年都在开展果树修剪、果品分级、包装运输等相关技能培训,让群众提高务果技术的同时,还能出去别人家打打工。”局长李延宜告诉记者,他们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县域内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有求职需求的人员进行职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等服务。
旧县镇阿吾村村民王小非近期正在参与该局组织的焊工培训班。“我做点装潢的小生意,对于电焊有技术要求,但是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知识,趁着这次培训正好提升一下自己的技能。”王小非告诉记者,自己是“野路子”出身,对于有些技术还不得要领,这两天听过课后,心里敞亮多了。有了这个手艺傍身,也能多一份收入。
据县就业管理局培训科科长贾田朴介绍,此次培训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开展的,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果树管理培训课程,设有养老护理、焊工、特色小吃、SYB创业培训四种,专程邀请相关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进行理论讲解和实操演练,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掌握一门技术,实现多渠道就业。
截至目前,洛川县通过三级信息平台共实现外出务工人员4889人;统筹推进县域内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余人;开发公岗安置退伍大学生42人,城镇公益性岗位98名,乡村公益性岗位续聘458人;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9人45000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9笔1988万元,带动创业450余人;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招聘会4次,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
提技能、建平台、促就业……洛川县通过持续开展培训活动、开发公岗岗位、建立求职平台,不断提升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及能力,切实带动和促进城乡居民稳定就近、就地就业,让民生之本扎得更深、立得更稳,也让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 金融“活水”强健实体经济血脉 “您好,我想办理‘延期还本付息’业务,您看我符合条件吗?”近日,在洛川县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大厅,洛川航盛果业负责人赵红侠焦急地等待着银行工作人员的答复。
“可以,您的条件完全符合新出台的‘稳经济政策’,我现在就帮您申请……”,伴随着工作人员的回复,赵红侠长叹一口气,紧绷的神经随即放松。
赵红侠所经营的航盛果业是一家集苹果储藏、销售于一体的涉果中小微企业,洛川地区负责收购和储存鲜果,广东地区负责销售,目前冷库已扩展到7个。
2021年6月,因发展需要从银行贷款200万元,一年到期。但因受疫情“倒春寒”的影响,企业间歇性暂停营业,房租、水电、运输、人工成本仍需支付,企业效益有所下降。眼看着还款期限将至,赵红侠一时犯了难。
正当赵红侠一筹莫展之际,一则新出台的“稳经济政策”引起了赵红侠的注意。《政策》中提到,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2022年底,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了解这一情况的赵红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随即前往银行询问并申请政策支持。工作人员则在收到申请后,为其制定了适当延后还款的方案,能减则减能让则让。至此,困扰赵红侠的贷款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这真是个好政策,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不仅让我不用去四处借钱,还节省了一大笔利息。”赵红侠连连感叹道,对于我们这些企业来说,有政策的支持,事情就解决了一半。
记者了解到,延期还本付息是一个阶段性的政策,目前洛川多家银行都已经开通了这一通道,尽管各家银行对申请延期的客户具体要求不一,但基本应延尽延。今年以来,全县金融机构共实施延期还本付息3771笔7.374亿元。
让金融行业一份利,保实体经济百业兴是洛川县各金融机构执行减费让利政策的宗旨。目前,在用好前期降准资金、扩大信贷投放的基础上,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效能,继续推定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洛川县个体工商户许强就享受到了这一政策带来的红利。“我以前贷款年利率8.5%,现在降到了6.5%,这一年下来,我能节省5000块钱的利息。”经营着一家烧烤店的许强高兴地告诉记者,国家的政策还真是好,让他们这些个体户感受到了温暖。
据许强介绍,受前期疫情影响,他的店铺每天营业额减少有3000元,每月成本支出至少在8万元。但他认为,现在疫情已趋于常态化,但生意还得好好做,国家有那么好的政策支持,他已经把在银行贷款的20万元重新装修了店面,有信心把生意越做越好。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来自人民银行洛川支行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人行洛川县支行发放再贷款再贴现,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累计达5.3亿元;指导辖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贷款达24.6亿元。其中,首贷1200笔2.2亿元,续贷3800多笔9.3亿元,信用贷8554笔3.2亿元,随借随还贷5000多笔逾10亿元;金融服务辖区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2000多户10.52亿元。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从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到下调贷款利率,洛川县各金融机构打出了一系列金融服务组合拳,以实际行动支持实体经济抗疫情、保生产,携手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