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落实“双碳”目标,能为延安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访中国石油集团煤层气高级专家(一级正)徐凤银
  记者 干雄焱 叶四青 邓志宏 王冬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事实,2020年9月22日第75届联大辩论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郑重承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自此,“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只要谈到要如何发展的问题,“双碳”目标总不可避免地被人们提起,它们跳跃在舌尖上,映照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为什么要落实“双碳”行动?普通市民该如何参与?记者采访了来延安大学讲课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煤层气高级专家徐凤银。
  实现“双碳”目标,延安更富更美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视察,看望慰问父老乡亲,并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甘宁革命老区有“两个明显优势”“一个明显制约”。第一个明显优势是特色资源优势,主要是能源、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第二个明显优势是后发优势,主要是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空间。一个明显制约是生态环境整体脆弱。
  “落实‘双碳’目标,能为延安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徐凤银认为,“延安市有丰富的煤、油、气资源,如何探索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在为讲课做准备期间,身为陕北人的徐凤银细细梳理了好几天,为延安和整个陕北实现能源转型、落实“双碳”目标总结出8条建议: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强调煤炭“压舱石”兜底作用;加强煤化工战略基地建设;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同时科学划定煤炭产能“红线”;做好技术储备,大力支持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打造“光伏+农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依托陕北——湖北跨省跨区输电道路、布局建设新能源基地;建设光伏治沙新能源发电基地;加大清洁能源产业链建设。
  徐凤银认为,延安实现“双碳”目标,首先需要发展好传统产业,大力技术创新,确保节能降耗;其次,要用传统能源发展技术优势助力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二者互相促进,带动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整个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和发展。
  整个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和发展也包括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我每次来延安感触都不一样,延安越来越美了。没想到现在黄土高原绿树成荫,这对生态保护和发展旅游产业都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徐凤银感慨地说。
  长期以来,陕北人民过着因生态环境脆弱造成生产能力低下带来的苦日子。1999年以来,延安在全国率先实施大规模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延安市森林覆盖率从33.5%提高到2020年的53.07%,实现了山川大地由黄转绿的历史性巨变。退耕还林让山川不仅更美丽,生态环境也大为改善,年均降雨量增加了100毫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8%,入黄泥沙由退耕还林前的每年2.58亿吨降为0.31亿吨、降幅88%,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9000吨降为1077吨、降幅88%,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双碳”目标的提出更为延安的“明显优势”和“明显制约”搭建了协同发展的链条。
徐凤银说,希望延安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以植树造林继续美化生态环境、大规模促进碳吸收,在厚植美丽底色的同时不断推动“双碳”目标落地落实。
  实现“双碳”目标,人人有责
  “‘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和地区能源转型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听起来是很“高大上”的词汇,是不是与普通老百姓离得很远?
  “实现‘双碳’目标,每个人都能参与,都要参与。”徐凤银说,“双碳”目标的实现深入到了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里,跟老百姓紧密相关。
  徐凤银建议,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首先要建立“双碳”目标意识,行动跟着意识走。其次,在吃住行等方面节能降耗,比如,粮食耗费量和碳排放量正相关,在吃的方面要节约粮食;在住的方面,节约用电,或用新技术建设和使用低碳化的住房;在行的方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或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采用步行、自行车骑行等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支持新能源的发展,用脚步和行动给绿色环保项目投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种树。苹果、梨、红枣是延安的标志性特色经济产业,具有双重效果,既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又能增加碳吸收量,绿色环保,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我希望延安人民能在落实‘双碳’目标的道路上走在更前沿,起到引领带头作用。”徐凤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