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严辰(1914-2003),原名严汉民,笔名厂民。江苏武进人。作家、诗人。著有散文集《在城郊前哨》,诗集《唱给延河》《生命的春天》《小沈庄》《朝鲜在战斗》《风雪情怀》《迎新曲》《英雄与孩子》《同一片云彩下》等,报告文学集《光荣的岗位》《时代新人》(合作),选编《信天游选》《民歌选集》,电影纪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等撰稿。
到延安前
1914年12月11日,严辰出生于江苏武进县周桥镇。父亲开小杂货铺,严辰念了四年小学就投考无锡县工商中学,未成,考入吴江乡村师范学校。受到该校老师毛啸岑、飞白等影响,读到左翼书刊,开始诗歌创作。
1931年春,严辰到武进县雪堰桥小学任教,并经常为《中山日报》副刊写诗,这时他结识逯斐并相爱。
1933年进入上海正风文学院读书,1934年开始在上海《申报·自由谈》《诗歌月刊》《文学》《现代》等报刊发表诗歌。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先在一所小书局做古籍标点,不久失业回故乡。1936年初重返上海,年底,参加由王统照主持成立的中国诗人协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故乡武进沦陷前,严辰和几个伙伴一起步行到芜湖,转赴武汉。结识了锡金、穆木天等诗人,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大会。随后考入重庆国立编译馆任编审,1938年6月赴重庆就任。他参加了重庆的文协和诗歌座谈会活动,并在《文艺阵地》《文学月报》《战线》《文群》等刊物上发表诗歌。在此期间创作了《铁马在召唤》《榴花》《中州平原》等诗作。
1940年秋天,他通过王亚平协助,与逯斐一起前往宝鸡,因款尽滞留宝鸡。
延安时期
1941年2月,艾青、罗烽、张仃经过宝鸡去延安,严辰与逯斐加入行列,3月8日到达延安。先被安排在杨家岭,后转到兰家坪。严辰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创作,写下了《我来了》《在河边》《故事》等诗歌,总称为《唱给延河》,结集《河边恋歌》出版。
1941年秋,严辰和庄启东、魏伯一起步行到“三边”和内蒙古的伊克昭盟南部的阿拉川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诗歌。
1942年初,严辰到安塞一个退伍军人杨朝臣住处体验生活,写了《劳动花》《塔》等诗歌。同年5月,严辰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但他不喜欢照相,所以没有参加最后的集体合影。
延安整风时期,文抗解散,严辰和鲁藜、李又然、李雷三位诗人一起被分配到鲁艺教研室工作,并开荒种地,创作了《生产短歌》等诗作。1944年夏天,严辰到南泥湾的三五九旅体验生活,回来后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第四部工作,主要教文化课。
离开延安后
1945年9月20日,严辰随艾青率领的鲁艺华北文艺工作团前往张家口。工作团分为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组,严辰参加文学组。到达张家口后,文工团并入晋察冀联合大学,严辰任晋察冀联合大学教员。张家口失陷后,晋察冀联合大学改为华北联合大学,严辰仍在文学系任教。1946年严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石家庄附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任土改工作组组长。
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严辰作为华北大学文学创作组组长,与吕剑、唐因等到北平外围围城部队体验生活。北平解放时,严辰随部队进城,在文化接管委员会工作。第一次文代会期间严辰为会议编辑会刊《文艺报》。之后严辰与吕剑、侯敏泽编辑了《文艺劳动》,发表了众多诗人的诗歌,接着严辰参加《人民文学》创刊,任编辑部主任,《文艺劳动》停刊。
1951年春,严辰参加抗美援朝,写作了大量诗歌,结成《战斗的旗》出版。从朝鲜回来后进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一年多,任现代文学编辑部主任。1953年,作为作协组织的作家访问团第二次赴朝鲜,回来后创作了诗集《英雄与孩子》,并到中国作家协会成为驻会作家。1955年春,又赴福建前线访问,同年冬担任《新观察》主编。1958年到1965年,严辰积极响应“专业作家深入生活”的号召自愿到黑龙江,身兼党、政、文等六项职务,事务繁忙,但诗思泉涌,佳作不断。他还曾到广东、海南和雷州半岛访问并创作。
“文革”中严辰被下放劳动。1970年回到哈尔滨,1971年恢复党的组织生活,1976年退休回无锡。
1977年调回北京,任《诗刊》主编。此后多次出访,并创作了大量诗歌。1984年经多次请求,辞去《诗刊》主编职务。
严辰是中国作协第二至第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2003年9月6日,严辰在北京病逝。(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