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严文井
  人物介绍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作家,湖北武昌人。作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编辑出版家,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著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报告文学《一个农民的真实故事》,杂文集《关于鞭子的感想》,游记作品《印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等。
  到延安前
  严文井,1915年10月15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昌。父亲是个经常失业的中学教员。他自幼喜爱读书,1932年就读湖北省省立高级中学,之后就开始在本地报纸发表散文。1934年中学毕业,1935年到北平图书馆当小职员,开始用“严文井”的名字发表散文和小说。1937年春出版散文集《山寺暮》。
   延安时期
  1937年抗日烽火连起。在北平,严文井感受到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无力站起来,前途暗淡。他向往延安,并毅然奔向延安。他自述:“二十二岁以前,我是生活在一个池塘里的一条鱼,或者甚至只是一只小虾。那个时候,乌云已经布满了中国上空,大风暴即将横扫全世界,而我却静静呆在一片死水里,虽然也有些不安……以虚幻为充实。只是后来那种即将成为异国人奴隶的压力压到我头顶上来的时候,我才被迫做出改变。我跳出了小圈子,去了延安。”
  1938年5月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提前毕业,到延安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从事写作,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候补理事。1938年底开始,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39年到1940年7月,创作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描写抗战初期的小知识分子心路历程。
  严文井到延安后,毛泽东约他见面,他去后,在毛泽东的住处畅谈了一整天,傍晚时分才结束。在他牵着马沿着延河返回驻地的路上,他心潮澎湃,对自己说:“这个人(毛泽东)现在让我去死都干,服了他了,这个人带我们干革命准成。”
  延安使热血沸腾的青年严文井感到这是一片新的天地。他感慨:“这的确是另外一个世界。”很快,严文井融入了这个来自不同省份,讲着不同方言的革命大家庭,接受革命的洗礼。他在这里锻炼成长。此时,他深有体会地说:“我第一次从过去迷茫的雾中获得了方向感。”严文井第一次写童话是到了延安两年之后,觉得“我们现在的斗争和工作正是为着未来的孩子们”,要用童话记下自己“朦胧而幼稚的幻想和爱憎”,于是一口气写了9篇,描写了孩子们的悲惨遭遇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望,后汇集成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1941年在桂林出版。之后接连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大雁和鸭子》《皇帝说的话》《希望和奴隶们》《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等等,成为从延安走出来的新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1944年出版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和个人主义思想。
   离开延安后
  1945年冬到东北,任《东北日报》副总编兼副刊部主任。1947年出版反映土地改革的报告文学《一个农民的真实故事》。1949年写了童话《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1950年出版的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劳动在生命形成和进化中的重大作用,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1951年调到北京,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1953年以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副主编、主编,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亚非作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儿童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3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1978年起被选为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
  1955年出版杂文集《关于鞭子的感想》,此后多次出访亚欧各国,写了不少游记。1957年出版中篇童话《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曾被译成英、俄、捷、日、朝等文字,受到国内外小读者的普遍欢迎。这个时期,作家还连续发表了《小溪流的歌》等6篇富有幽默和哲理的童话和寓言。粉碎“四人帮”后,他在童话创作中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创作了《歌孩》《沼泽里的故事》《不泄气的猫姑娘》《浮云》等童话。
  “文革”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四人帮”粉碎后复出,1979年与崔坪主编建国三十年《儿童文学——短篇小说选》并作序,1979年出版《严文井近作》。
  严文井1983年离休,因病于2005年7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