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我市开放型经济步伐愈发强劲
  本报讯(记者谷嫦瑜 刘钢)近日,记者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以改革扩大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助力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地处西部内陆,开放不足是制约发展的短板。近年来,通过坚定不移以改革扩大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开放型经济的步伐愈发强劲。
  近年来,延安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陕西自贸区延安协同创新区、航空口岸、延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以平台建设促进对外开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自2020年4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以来,我市成立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服务,线下产业平台一期主体工程已建成,锚定建设陕甘宁蒙晋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聚集区和产业示范区。陕西自贸区延安协同创新区成效初显。延安高新区与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经开区等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建立了协同创新工作信息互通机制,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建成投用,新增线上平台注册用户571户,入驻企业10家,省市秦创原创资源线上平台实现共建共享。航空口岸开放有序推进。延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启动运行,与霍尔果斯、银川、乌鲁木齐、阿图什等10个地市签署了通关协议或开展合作。延安南泥湾机场航空口岸开放项目相继纳入了中省“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开放,将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四是延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本建成。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运营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建成后将打通延安国际物流通道,成为我市对外贸易的重要载体。
  持续加大外贸主体培育力度。全市外贸企业累计达到198家,实现了13个县区全覆盖,出口产品种类由“十二五”末的22种发展到现在的25种,苹果、果汁、小米、红枣、沙棘红茶、核桃等产品牌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梁家河”牌小米和红枣出口美国,成为老区外贸出口的新品牌。今年1-5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9.24亿元,同比增长40.5倍,进出口增幅跃居全省第一位。做大做强会展产业。召开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研讨会,成功举办了“中国·延安‘一带一路’新经济发展论坛”、第七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全国消费扶贫论坛等,在保加利亚和格鲁吉亚分别举办了经贸旅游文化推介会,实现了我市首次举办高规格国际经贸促进活动的突破。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已成功召开14届,成为苹果购销、招商的重要渠道。 
  我市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环境最优”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延安市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一条措施,将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登记财产时限分别压缩至1、80、4个工作日内,水电气办理时限分别压缩至10、15、15个工作日内。全面推广“标准化、清单式”管理,累计制定公布市场主体获得水、电、气、暖,企业开办和注销等标准化清单24张。深化政务服务集成改革,梳理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00项。强化主动服务。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两个机制”,举行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挂牌仪式”,选聘企业专属“特约监督员”,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健全完善电话、邮箱、微信小程序全覆盖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渠道,健全直派即办、转办督办和问题线索移交处置机制,切实解决企业诉求,累计转办督办各类问题线索155条。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22.6万户。推行“六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实现了审批流程更优、手续更简、时间更短、成本更低,典型经验被国务院职转办在全国范围通报推广。加强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我市“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深化“两个一站式”建设、“互联网+政府采购”等做法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