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瓜果飘香产业旺 乡村振兴气象新
——安塞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演出
  记者 刘彦 通讯员 张志林
  盛夏时节,在安塞区砖窑湾镇金盆湾村的蔬果大棚内,有的村民正忙着采收、装箱,赶着把这一茬的果实售卖,有的村民忙着收拾大棚,为下一年的蔬果丰收做准备……
  金盆湾村党支部书记杜丕万说,过去的金盆湾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些年来,村上从产业扶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引导村民积极转变生产方式,不断调整村上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产业,建起一座座新型日光温室大棚,让曾经的贫困村摇身变成了“金银满盆”的蔬果产业村,村民收入更是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安塞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山地苹果、畜牧养殖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因地制宜壮大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推动全区乡村全面振兴。
  金盆湾村大棚种植户徐义东说,自己以前一直在外打工,一年下来的收入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村上建起大棚后,他就回村种了两个大棚。“比打工强多了,活计轻松不说,又能照顾家,一年的收入少说都在10万元以上。”徐义东说。
  “我们金盆湾村按照‘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路,抓住政策机遇发展棚栽产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统一流转土地规划建设,目前全村累计建成新型日光温室大棚208座,每年棚均收入8万元左右。”杜丕万说,如今的金盆湾村,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菜篮子”“果盘子”,更为村民打开了增收致富的大门,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则通过“三变”改革精准搭台,引导群众、村集体和企业形成收益联结机制,组建南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公司流转闲置土地2.25万亩,建设南沟生态示范园区,以农促旅、以旅带农,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已经发展成为生态农业现代化、休闲旅游产业化、乡村风景美如画、村民生活市民化的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村民赵永东平时除了管护自家的几亩果园外,其余时间都在园区打工。“我们南沟村村民在园区既是股东也是员工,不仅有分红还有工资,一年下来人均纯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赵永东说。
  安塞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曲艺“五张名片”声名远扬。近年来,安塞区积极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在安塞区白坪街道“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腰鼓不仅是文化的“交流鼓”,更是农民的“致富鼓”。村民孙旺明说:“我们村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会打腰鼓。婆姨女子会剪纸,会画农民画。过去自娱自乐的民俗文化艺术,现在已经成了我们村里的产业和名片,能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冯家营村副主任张星说,近年来,冯家营村按照“文化输出、游客输入”的思路,把文化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建成文化村,为村民特别是困难群众提供长期劳务岗位和临时性、季节性岗位,帮助村民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文化村的建设改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日子过得更轻松了,收入却更高了,村民的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张星说。
  为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塞区今年精准谋划乡村振兴项目,衔接资金60%以上用于产业建设,帮助群众持续稳定增加收入。
  “我们将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对标看齐、逐步提升,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逐步向全域美、生活美、内涵美转变,努力打造具有安塞地域特色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安塞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高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