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谋划体育,全面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
——访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申长良
  记者 乔建虎
  记者:申局长您好,对标对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今年以来,体育局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申长良:今年以来,市体育局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谋划体育,全面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是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开展。大力推进体育健康“五进”活动,举办了2022“树顶漫步杯”延安黄龙森林越野跑赛事活动、陕西省2021-2022群众足球三级联赛、2022延长石油杯新区足球邀请赛等全民健身活动10多次。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200多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4次,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76名。
  二是全力备战省十七运会。及时召开十七运赛前动员会,对备战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实地深入各训练单位了解训练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印发了《关于做好参加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各项目比赛相关工作的通知》,完成了1290名运动员信息采集及注册工作。与各训练单位签订了安全管理、赛风赛纪、反兴奋剂工作责任书。
  三是积极发展体育经济。组织召开全市促进体育经济发展、场馆运营座谈会,就如何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体育经济、场馆运营的要求,如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推动延安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研究解决场馆闲置问题。
  记者:今后,市体育局将从哪些方面为全市全省体育工作发展增光添彩?
  申长良: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发展体育经济、服务全民健身”的工作思路,从娃娃抓起,在传统项目中争先进位,在新型项目上全覆盖,让全民健身成为一中生活习惯。
  放宽视野,跳出体育看体育,把体育放到时代大背景下、放在全市工作的大盘子中去审慎、去思考,树立大体育的观念,明确体育不只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要从体育单纯依赖政府财政投资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把体育当成一种产业,发动全社会力量办体育。
  把体育经济作为三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不断提高体育经济在三产中的比重,推出体育+旅游+文化+文物+休闲+康养等等,推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以体育促旅游、促文化、促文物、促休闲、促康养,以提高体育综合收入,以体育经济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新建体育场馆优势,积极争取把延安作为国家队、省队的训练和比赛基地,提高延安在体育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大型赛事活动的带动、引领作用和聚集、号召效应,积极申办中省的大型赛事和极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赛事,努力培育地方特色赛事,全力打造志丹少年足球队,尽快实现“一月一赛事、一县一品牌”,承办陕西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延安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不断放大重大赛事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发动社会力量办体育,积极发挥全市50多个协会、俱乐部的作用,开展体育培训,承办专业赛事。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时间跨度可以拉长到半年和一年,一个月可以进行1-2项比赛,可以把一些传统优势项目放在相应的县区比赛,先开展一些参与性强、覆盖面大的项目,不求成绩,重在参与,以拉动县区体育经济。继续推进冰雪运动,大力发展机关、企业、校园、社区体育。体育场馆要发展体育经济,举办赛事活动,增加自身的收入,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全民健身,惠及广大百姓,有效解决场馆闲置和运转困难问题,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