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富县直罗镇呼家坡村,天蓝水清、山间苍翠,成片的稻田绿油油地铺展开来,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户户人家红瓦红墙独门独院,路边的格桑花儿开得正艳。晚饭后,村民们徜徉于村前的休闲广场,三五成群分享着心中的喜悦,阵阵笑声不时传来。
7月21日,记者走进呼家坡村陈爱梅家的大门,5间平房一字排开,房梁中间“贵在自立”四个大字分外显眼。今年60岁的陈爱梅介绍说,她和老伴种有玉米17亩,稻谷13亩,还有4亩露天蔬菜和2个弓棚,两人通过辛勤努力,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在陈爱梅的稻田里,她仔细拔掉杂草,她告诉记者:“以前种地全靠苦力,比较辛苦,现在村里的合作社有插秧机、旋耕机等农机,种地苦轻了很多,去年一斤大米卖了3块多。”
在稻田的旁边,就是陈爱梅家的露天蔬菜和两个弓棚,只见菜地里种植了西红柿、空心菜、辣椒、莲花白等各类蔬菜。“弓棚是政府免费给建的,今年头茬油菜卖完了,辣椒长势可好了,空心菜、莲花白正卖得好。以前都是拉着架子车去街上卖,现在蔬菜都销售到直罗镇的蔬菜门市了。连同玉米、稻谷,一年收入七八万元不成问题。”陈爱梅说,收入高了,生活环境也好了。以前村里是土路,一走一脚泥,现在出门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路面。
陈爱梅的老伴李世春也感慨地说:“以前种地要交农业税,现在种地还有补贴,村里有了产业,有了休闲广场和健身器材,许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真是赶上了好时代。”近几年来,陈爱梅夫妇为家里增加了各类家电,为儿子买了汽车和铲车,还打算在城里买房子。偌大的院子里摆放着一盆盆花卉,一只绿色的鹦鹉在鸟笼里欢快地叫着。“现在的生活跟城里人差不多,我非常满意。”陈爱梅说。
距离陈爱梅家不远处,是一家稻香居农家乐。走进小院,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四间整齐的平房,院子里摆放着干净的桌椅和各类花卉,旁边的菜园种植着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红砖院墙上覆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后院是大片的玉米地,49岁的负责人刘小妮妆容精致,正忙着准备食材。她说,自村里开始打造田园综合体,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来这里度假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她就果断将自家院子精心装修,开了农家乐。
刘小妮告诉记者,这两年她专心研究农家菜系,不断听取客人意见,最拿手的菜是炖土鸡和干煸菜,主食是自己种的绿色无公害直罗贡米,许多人吃过她做的饭后,直夸好吃。
“以前就是靠种玉米、水稻生活,2018年在政府的带动下开了农家乐,自己不断摸索,一年下来收入四五万元,经济慢慢好了,生活也改变了,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刘小妮信心十足地说,她想把自己的农家乐再扩大一些,不断提高厨艺,还计划利用后院的玉米地和鱼池打造亲子采摘和垂钓项目,让农家乐真正发挥“乐”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陈爱梅、刘小妮只是该村村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胡家坡村有266户1089人,2018年以来,直罗镇依托胡家坡为核心区的南川大面积高标准水田、优美秀丽自然风光和原始特色的村庄民居,探索打造集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田园民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推进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目前,呼家坡村已完成稻田养鸭(鱼、蟹)、荷花池和稻草人、风车、景观台等建设,建成莲藕种植、休闲垂钓、民宿农家乐等,还修建了中心广场、停车场、旅游公厕,进行村内给排水设施改造提升、污水无害化处理等,村内房前屋后进行了绿化、美化,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同时,村里还举办插秧节、丰收节、溜冰节、半程马拉松赛等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明乡村建设。
近年来,呼家坡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村民从2017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提高到2021年的1491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该村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基地”“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我们会继续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深入研究产业发展需求和方向,带领群众向着小康之路不断迈进。”富县直罗镇副镇长、呼家坡村包村片长秦军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