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光在大棚打理小瓜枝蔓 夏日时节,走进富县茶坊街道黄甫店村,家家户户院落干净整洁,远处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分外引人注目。52岁的村民薛军平正在自己还未完全建设好的大棚里转悠,只见他这看看,那看看,笑得合不拢嘴。
黄甫店村位于210国道沿线,距县城12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共385户1318人,全村主导产业为果蔬大棚,2021年人均纯收入10100元。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壮大大棚产业,从今年5月份起,村里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蔬菜示范园项目,建设“九五”式日光温室大棚100座。目前,一期建成50棚,二期50棚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薛军民一边摸着自家新建大棚的墙体,一边看着防火保温板感慨地说:“这是在我以前的旧大棚原址建设起来的。你看,这墙体修整得多齐整,外围用的防火保温板,棚内有自动卷帘机、自动温控系统、滴灌设施、水肥一体化设施、运输轨道车等,全是高科技。而且棚也高,不用像以前一样猫着腰在棚里干活了,看着就让人开心。”
据了解,薛军民种植大棚20多年了,最近两年开始种植草莓,比之前的蔬菜收益要高很多。今年,在旧大棚改造之前,他种植了3棚奶油章姬草莓,主要销往富县县城内的超市和水果店,批发价一斤30元,毛收入达十五六万元。
薛军民说,多年来,他和老伴靠着种大棚生活越来越好,还给儿子买了汽车、开了门市。新的大棚按照高标准建设,更好管理和运输了,劳动强度也降低了,他寻思着多种植两个大棚,这样的话,自己的收入会更高。
据黄甫店村驻村干部霍磊介绍,100座大棚建设好之后,将按每米80元~100元的价格租给有种植经验的村民,村里将租金收入的5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20%用于后期大棚维修,30%用于占地村民的分红,这样不但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实现了土地效益的增值。
村民贺国光的新建大棚已经投入使用,在他的大棚内,记者看到,绿宝石小瓜枝蔓绿油油的,长势正好。贺国光说,等到10月份的时候,小瓜就可以上市销售了,预计一个棚卖5万元不成问题。
贺国光表示,自己有3个大棚,种植大棚已有七八年了,之前不懂技术,效益一般。市、县相关农业技术员多次来这里,现场为大家培训,有啥不懂的,也可以随时和技术员联系沟通,慢慢地,他学到了许多种植大棚的技能,还成了村里种大棚的能手,收入也慢慢多了起来。
如今,提起新建大棚,更是让贺国光欣喜不已,他说,新建大棚自己不用掏一毛钱,租金不贵,还有分红,村上将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更有利于大棚产业的发展。“有了新大棚的科技助力,我对增收更有信心了。”贺国光说。
“今年以来,黄甫店村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改变,我们还将结合现在的大棚产业,全力打造集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霍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