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为孩子们播撒科技的种子
  前两年,一个17岁的杭州女孩因研究大闸蟹,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上获称“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优秀小科学家”,冲上了热搜。网友纷纷留言,“同样是17岁,为什么她如此优秀!”其实不光是她,出席那次顶级盛会的包括61位诺贝尔奖在内的近140位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以及从中国遴选的55位科学少年,可谓群英荟萃、星光璀璨。而55位科学少年的亮相,也带来一抹动人的“东方曙光”。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是国家未来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青少年怀揣科学梦想,则国家民族大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殷殷寄语,为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建设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
  对于“小小科学家”们而言,我们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迅猛发展,科研领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问天、“鲲龙”出海、“量子”传信……重大科技成果密集涌现,标志着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突飞猛进,进入“井喷时代”。其中不仅涌动着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也彰显着国家战略的“硬核”支撑,为科学家们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想象力和平台。近年来,从青少年科学营到中学生英才计划,从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丰富多彩的活动、扎实有效的举措,为一批批热爱科学、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青少年埋下了科技的梦想种子。
  树木在森林中相依偎而生长,星辰在银河中因辉映而璀璨。让科学少年蔚然成风,需全社会形成合力。学校应以更大力度开展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机制,为有志向从事科研的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创设科研设施条件,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家长们也要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支持矢志投身科学探索事业的孩子们心无旁骛、倾力投入,陪伴他们度过科研之路的孤独和挫折,鼓励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励科学少年为国家争光、为梦想添彩。
  科技创新是一场接力赛,也是一场持久赛。我们需要更多的老中青三代科学家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弘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最强支点”。 (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