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习近平关于好干部标准的 重要论述及当代价值
刘旭东
南泥湾党徽广场   邓志宏 摄
梁家河沼气池旧址
  中国古代社会历来强调“选贤举能”,而其内涵对于不同时代的执政者和不同政体来说是有差别的。对于已经建党一百周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第一次概括了“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标准,并阐明“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治立场正确、业务精通,即所谓“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选干部的标准有若干条,但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条是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另外一条是讲党性,不搞派性。”因此,改革开放以来能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专业知识、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在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好干部标准的内涵,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归纳起来,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标准的阐释入手,论述干部自身以及在组织帮助下践行好干部标准的路径,试析其当代价值。
   一、干部的五重标准
  1.信念坚定
  党的干部必须要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初心和使命,真心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要求、基本经验不动摇。思想认识指导每个人的行动实践,解决干部的思想问题应该在党的组织工作中占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信念坚定,是不是好干部先看这一条。”
  信念坚定的问题首先在于党的干部是否在内心树立起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样才有正确的信念可坚定,而不是其他发大财式的理想。“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孔子在自述中指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明他在十五岁那年就立下做学问的志向。这表明,在漫漫人生路上,立志是成才的关键,一个人越早树立志向便能越早拥有不竭动力。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谈到“在理论学习中,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向远大的追求。”而所有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应该是且必须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因此,党组织要在培养党员干部全过程中强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巩固好干部的思想基础,确保其思想所指导的行动和党中央政策是劲儿往一处使。
  其次,坚决同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斗争是党员干部信念坚定的表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为什么沦为腐败分子甚至变节投敌、走向犯罪深渊的现象不绝?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干部做事的形式主义作风在工作中的特点就是不求实效、弄虚作假、好大喜功;官僚主义作风往往远离群众、不掌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只凭主观想象下指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则互为表里,这样的干部将自身利益高于一切,行事所为被人民群众所憎恶,对党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污损。
  最后,检验干部是否信念坚定还关乎国之根本、党之根本。党的干部是否能决绝地站出来捍卫共产党的领导、捍卫我们的根本制度,关键就在于他们是否真学真信“四个自信”。另外,检验的方法就主要看干部: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的政治立场、在平时树立什么样的宗旨意识、在工作中秉持什么态度、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下是否能坚守本心等。总的来看,就在于干部是否能坚持履行对党忠诚的诺言,在工作中强化政治担当、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时也要认识到,这样的检验也一定是带有长期性质的工作。
  2.为民服务
  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是党的干部的坚实宗旨。人惟邦本,本固邦宁。如何固本?答案就在于必须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在于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这因此也成为党的干部的奋斗目标。党的干部要时刻铭记权力源自于人民群众,要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要学习和树立五种崇高的情感。“一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二要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他虽然只活了22年,但他说:‘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三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四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他自始至终把‘为政先为人,万事民为先’标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五要学习钱学森同志的光荣感。他把群众的口碑当作自己无上的光荣。”树立起这五种崇高的情感,能为干部构建走进群众、亲近群众的价值观,也为干部们不辞辛苦地解决群众工作提供了动力源泉。
  3.勤政务实
  勤劳敬业、求真务实和经得起现实、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是党的干部必须恪守的工作精神和准则。干部在工作中要十年如一日勤于政事,并且在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这是对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上正式提出了在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如习近平总书记描述的那样:“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这就要求党的干部必须有紧迫感,保持过去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敢于担当
  党的干部必须具备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基本素质。但是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在全面从严治党新时期出现的不良现象,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底还是干部丢失了理想信念,忘记了初心使命。要培养干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守原则、敢于亮剑的担当;在面对困难时敢于迎难而上的担当;在面对危险时敢于挺身而出的担当;在面对错误时敢于承担自身责任的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担当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干部的胸怀大小,要培育干部认识到大事业要靠大肩膀来扛。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复杂环境在客观上也需要敢于担当的干部来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并对工作中的失误进行积极批评总结。
  5.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是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党在成立后就同这个弊病坚持斗争。在新时期,党的干部必须认识到权力的来源、边界问题。干部要通过自身努力守住其政治生命,组织则要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帮助干部实现这一目标。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当为政者自身公正客观时,即使不发号施令,也会出现令行禁止的现象;当为政者自身不公正客观时,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遵从政令。党的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清正廉洁”才是其最有效的“护身符”。在今天反腐高压下,一个不廉洁的干部如何能一心一意地扑身于工作中?这是一个好干部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干部应该认识到是否能清正廉洁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从而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最终影响着干群关系。
  二、积极践行五条标准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也指出,组织路线是保证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因此,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之后,如何从干部自身和组织培养两方面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关键。
  1.干部自身如何践行标准
  习近平在2019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讲话中提出从干部自身出发,指出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学习,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武器,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干部不断更新手中的武器,这样才能在日趋复杂的形势中摸清事物变化的脉络,掌握主动权;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干部所谓的“信念坚定”如果没有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学习和深刻理解之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囫囵吞枣,那么就是盲从盲信,只能树立虚构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要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漫漫征途中,不断思考、感悟为什么初心使命是这样的、自身能为实现初心使命作出什么样的贡献,从而加深对初心使命的理解;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细照就是要求党的干部以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同志为镜,仔细衡量自身不足之处,加以更正。笃行则是在明白自身不足后,踏实改正。在这个过程中干部各方面得到一步步地提升,自然会实现标准的要求;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敢于担当是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重要考量之一,党的干部必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自觉按其认识行动,做现实上的明白人、践行人。
  2.党组织如何帮助干部实现标准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时再一次提出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意见,他指出:“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做好干部的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因此,他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建立多种体系来帮助干部落实标准。因此,要建立起在源头抓培养、在全程跟踪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建立起对干部进行日常考核、分种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
  在培养体系方面,党要对干部实行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实现对干部成长的全方位培养,这对于坚定干部的信念有着决定性作用。在考核体系方面,推动日常考核、分类考核和近距离考核,这是对干部成绩考核“唯GDP论”的方式的进一步完善,更加突显全面考察干部的方针。在选拔任用体系方面,党的组织部门要全面落实“五湖四海”的提拔原则,遏制山头主义、任人唯亲的现象。在管理体系方面,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在党内持续性形成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高压态势。在正向激励体系方面,大力宣传优秀干部事迹,将看齐意识灌输到干部思想内,充分发挥优秀干部的镜子作用。五个体系全面覆盖在干部成长过程中,为党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提供了有效制度保障,而几个体系的建立要充分依托大数据科技,实现对干部各项指标的量化分析及考核。
  三、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是一个有机整体。信念坚定是党员干部的根基,是其他四条标准的统领。干部为政从本质上要求为民服务,而勤政务实是当好干部的必由之路,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的基本素质,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五个标准的提出首先体现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实践观表明,新实践要求有从新现实中形成的新认识的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国情的新现实。因此,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处于这一时代特定历史坐标时,对干部形成的客观要求,也反映的是中国近14亿人民群众对干部队伍的看法。
  其次,五个标准的提出有利于党组织对干部实现更确切的考核评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在选拔干部方面,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风气明显好转。党的组织部门要实现不让老实人受委屈,不让投机倒把者净获利,不让敢于担当者有疑虑。这有利于将那些巩固基础、谋划长远、有责任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埋头苦干、真抓实抓的好干部选拔出来。并让更多的勤政务实型、为民服务型干部脱颖而出,进而引导党员干部多做暂时阵痛但有利长远的事。新提拔上来的干部,又会自觉贯彻新时期选人标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改善干部选拔的生态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因此,五个标准的提出有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在根本上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讲,政策的生命在于贯彻执行,依靠谁呢?只能依靠党的干部。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才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