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3日
着眼“两个大局”创新发展全民国防教育
魏继才 赵春光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国防的战略基石,是一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系统工程,涉及党政军民学各方面。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两个大局”,这“两个大局”包含着伟大的战略目标和对国际局势的战略判断,同时也对全民国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在当前,应着眼“两个大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野去创新发展勇担强国复兴重任的全民国防教育。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
  习近平强军思想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也是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当前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强化起来。一方面,打铁必须自身硬,涉及国防教育的党政军各部门要定期联合组织专题研讨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中对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做到真正把思想学精悟透。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民战争的立场,切实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凝心聚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创新发展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在落实“全民”上用力。要充分发挥习近平强军思想时代灯塔、固本培元的作用,用强军文化涵育全社会明武修义之风,用强军梦激发全社会投身国防的使命担当,把每个人在国防建设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大家心往国防上想,劲往国防上使,久久为功,形成持久强大的国防建设合力。
  二是突出核心抓手:
  青年大学生
  青年是强军兴国的主力军,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因此,当前的国防教育应把青年大学生作为核心抓手突出出来。具体而言,要以系统思维考量高校国防教育,充实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课程设置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板块,以引导学生培养国防科技创新意识为导向。在校内的课程多增加一些讲座,聘请从事国防科技的专家、退役军人和技术兵种人员以自己的工作见闻来给大家讲解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引导部分理工科类的大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和研究兴趣与国防科技所需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做好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去校外参观军事科技博物馆、进军营体验,以激发大学生对国防科技的兴趣和参军报国的热情。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上要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的国防教育思想,同时还要开展国史、党史、军史教育,以引导大学培育血性阳刚之气,增强军魂意识,坚定国防军史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三是瞄准努力目标:
  关心热爱建设保卫国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擘画了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战略蓝图,当前应从政治和战略全局高度出发,把关心热爱建设保卫国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首要努力目标突出出来。首先,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领导干部要作好表率,带头做斗争精神和军魂意识的模范发扬者,以此带动全民接受国防教育、关心国防的意识。其次,要发挥制度作用,积极推进国防教育法治化常态化,且在执行已有国防教育法规的基础上择机制定一些具体配套措施,多增加一些奖励举措,调动大家建设国防的主动性。再次,要做好双拥工作,及时解决军人家属的困难,处理好退役军人保障工作,发展好“军爱民,民拥军”的良性军地互动,营造关心热爱国防的良好风尚。最后,要在全社会加强国史教育,增强对建设保卫国防的认同。尤其是要加强近代屈辱史教育,让大家从落后挨打的国耻中深刻认识到国防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大家的保家卫国意识,让对国防建设由认知认同内化为情感认同再外化为实践认同,从而以实际行动去建设保卫国防。
  四是用好重要推力:
  创新教育方法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国防教育要形式多样。”当前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时代新要求,因地因时制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国防教育方法手段,使其更富有感召力。一方面,要用好新媒体,走“融媒体+国防教育”的路。在发挥传统媒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QQ、网页等多种终端,运用H5网页、图片海报、网络语言、动漫视频等直观性、趣味性、亲民性强的方法,随时随地传递国防知识,实现“全媒体”的效果。另一方面,要以凝聚民族力量、激发斗争精神、弘扬军魂意识为导向,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生态环境。引导艺术家在国防教育领域投入更多的创作目光,多创作一些反映国防军队建设和国防教育实践的报告文学和矢志卫国、强我国防的影视作品。同时也要注重用好我国丰富的红色资源。各个地方应根据本地实际,盘活革命文化,用好革命遗址,建设一些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在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国防知识竞赛、专题讲座、主题展览等活动,积极引导民众参加,培育国防教育文化,从而将国防意识厚植于全民心中。
  国防教育既是准备战争的一部分,也是预防战争的一部分。在当前,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大局”,来创新发展全民国防教育,形成物质和精神的强大国防力量,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战略保障。
  (作者魏继才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军事学博士,哲学博士;赵春光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