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让困难群众拥有满满的幸福感
——延安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侧记
  记者 贺秋平 袁波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持续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创新建设数字化社会救助模式,千方百计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困难群众获得感满满。
  因困施策、因难施救,不断完善统筹衔接综合救助体系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工作安排,市民政局统筹措施构建核心层、中间层、拓展层3个救助层级,因困施策,因难施救,针对不同困难情况落实相应救助措施,以更加精准、高效的举措完善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了更充分的保障。
  8月8日,甘泉县劳山乡芦庄村许家圪坨小组村民邵喜财一看见劳山乡社会保障事务所所长任延新,就高兴地拉住他的手道谢。“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好干部,解决了我们老两口的后顾之忧。”
  邵喜财口中的“忧”是指其三儿子邵丙峰。现年32岁的邵丙峰患有小儿麻痹,生活一直不能自理,平日里的生活起居全靠父母照顾。去年又因为长时间卧病在床突发精神疾病。每每想到儿子以后的生活,邵喜财和妻子就忧心忡忡:有一天两人照顾不动或者撒手人寰了儿子怎么办?
  劳山乡芦庄村快速响应服务队了解到邵喜财一家的实际困难后,向劳山乡民政站反馈,经调查后及时给予了临时救助。今年2月份,甘泉县民政局将邵丙峰纳入农村特困供养,采取分散供养模式,由其父亲作为护理人保证基本生活。
  “纳入特困供养后,一是医疗报销的比例提高,被救助对象基本不需要承担医疗费用;二是有了生活保障,如果将来父母年龄大无法照顾还可以送往市社会福利院进行集中供养。”任延新说。
  除了健全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市民政系统还加强与其他部门信息联动,主动监测发现问题。今年4月份,一条医保反馈数据引起了甘泉县道镇社会保障服务站站长周延娜的注意,辖区村民拓新民患有结肠癌,手术费已经花去6万多元。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周延娜立即入户调查,网上申请,及时将拓新民一家3口纳入农村低保。
  “化疗每次需要花费4000元左右,农村合疗报销后自己还需要承担2000元左右,纳入低保以后,我自己所承担的部分能少一半,每个月还能领取低保金,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拓新民感慨地说,以前都是群众求助,现在变为干部主动帮助,让一家人感到很暖心。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探索创新社会大救助工作机制
  今年以来,延安市统筹政府救助和社会援助两大资源,对困难群众开展“物质+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救助服务,助推社会救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宜川县积极探索用基层党组织整合社会救助力量,提出“大民政”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建立社会救助新模式。
  今年6月,宜川县融救助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统筹了有社会救助职能的17个部门单位救助项目,困难群众在这里提出申请,工作人员综合分析研判后所有可以享受到的救助项目可实现“一站式”办理。该县丹州街道高湾村村民郭志重就是首批受益的困难群众之一。
  2016年,郭志重罹患肾肿瘤,手术后又转移成肺癌,一直需要服用靶向药治疗,长期看病花费了50余万元,让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郭志重来到宜川县融救助中心求助后,工作人员分析研判后给予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以及红十字会人道救助,让身患重症的郭志重得到多种叠加救助,有效缓解了其经济压力。
  同样得到救助的还有准大学生王定陶。他家中四口人,父亲患有脑梗,母亲患有膝关节炎和静脉曲张,均属于弱劳动能力,享受低保政策。收到西安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王定陶坦言自己既兴奋又发愁,因为大学费用成了难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来到了融救助中心,工作人员详细向我介绍了大学生入学救助政策,给予我困难学生的救助和助学贷款,还帮我联系了民营企业的爱心捐赠,确保了我在九月份能够顺利入学。”王定陶表示,自己会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以前是人跑上门找政策,现在是政策主动来找人,这样不仅方便了群众,为群众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救助,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办事效率。”宜川县融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兰菲说。据悉,自今年6月份运营以来,宜川县融救助中心大厅接待来访群众142人次,受理群众申请37人,已经成功救助36人,对符合救助政策的困难群众全部进行了救助。
  为了加快改革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市民政局还推出多项便民利民举措,如广泛使用“e救助”,实现困难群众“一部手机办救助”,开通“12345”社会救助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申请、查询、投诉服务,实现社会救助掌上办、指尖办,也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延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树德表示,下一步,将逐步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让我市困难群众能更加便捷、高效获得救助,不断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