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童大林
  人物介绍
  童大林(1919-2010),著名的经济学家,福建省厦门市人,中共党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体改研究会顾问,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著有《在历史的转折中》《春雨行》《黄金国土》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农业发展问题讨论集》《在历史的转折中——1978-1983年关于农业、科学、经济问题讨论集》《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改革的脚步》《当代资本主义引论》(合著)《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人类新时代》等。
   到延安前
  童大林1919年8月出生于福建厦门。15岁时就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他去香港一家罐头厂打工,仍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
   延安时期
  1938年初,童大林以上年年终工厂发放的20多元“双粮”作盘缠,独自从香港跋涉到武汉,2月辗转到达革命圣地延安,随即进入陕北公学,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童大林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农村工作、宣传工作等,1938年起,在中央青委、陕甘宁边区青救会工作,担任过中央青委宣传干事、延安市青联宣传部部长和市青联副主席。延安大砭沟口的大型墙报《轻骑队》,每刊出生活时事杂感,锋利泼辣,颇具影响,童大林是创办人之一。当时有人否定《轻骑队》的办刊方向,但童大林仍坚持办刊方向。
  1939年,童大林任西北青年战地工作团第五团指导员,赴晋东南根据地。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童大林作为中央青委大型墙报《轻骑队》的编辑参加了会议。
  离开延安后
  1946年,童大林赴东北参加土地改革,担任过区委书记、区长、中共青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948年至1954年,他担任《黑龙江日报》总编辑,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处长等职。1954年,童大林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秘书长,主抓《宣教动态》,及时准确地反映了许多宣传、教育工作新动态。
  为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状况,童大林倡导创办了北京景山学校,探索办学新路。1966年“文革”后,他被关押在秦城监狱6年。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童大林平反复出,1977年3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党组成员;同年10月国家科委恢复后,他又调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77年9月,中央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童大林担任会议筹备组副组长,分管文件起草组和简报组。1982年5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成立,童大林调任副主任、党组成员。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担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等职。
  1987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童大林著的《改革的脚步》一书,冲破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观点。1992年10月,童大林在东京“日本国际关系论坛”召开的《日本对亚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反应》会议上,发表《中国改革的世界意义与中日经济合作问题——兼论改革开放的背景·目标·不可逆转性》演说,倡导市场经济。1993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童大林著的《人类新时代》一书。 书中提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各种各样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用一种模式是做不到的,甚至是危险的。”
  童大林是中共十二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0年6月22日,童大林因病于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