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政
十年,是一个时间刻度,也是一次发展跨越的历程。转头回望,延安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工业经济破浪前行。
2021年,延安GDP总量达到2004.58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229.77亿元,增长8.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在“十三五”时期,全市工业规模持续扩大,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1095.6亿元、1321亿元、1594.8亿元、1736.8亿元。2020年,我市全力以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响,努力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1%,位列全省第三,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是延安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有力佐证。
近年来,我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充分发挥“两个明显优势”,积极破解“一个明显制约”,努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发展方式转变,为我市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新方位,注入了“新血脉”。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我市拥有丰富的油、煤、气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创新不够、动力不足的问题。
如何解决延安能源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过分依赖石油、煤炭的问题,促进延安产业结构向“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转变,这是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是在车村煤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现代能源化工企业。
单一的煤炭产业结构,很难抵御复杂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风险。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企业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先后多地考察调研,精心谋划布局,反复研究论证,规划以延安境内油、煤、气、盐等优势资源为依托,以能源化工集团为载体,运用市场手段,通过联合与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后续产业和新兴产业。
实践证明,这条路符合延安能源经济发展实际,能整体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支撑和推动延安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步伐。
与此同时,该集团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不断向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领域迈进——积极谋划自主建设煤化工项目,并完成中试试验;发起设立规模300亿元的国家级产业基金;获得全国第一批23个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延安新区、安塞区试点的建设主体;获得全国第一批106个增量配售电业务延安新区试点的建设主体;获得延安新区供热30年特许经营权……
随着煤电、天然气、化工、新能源、多能互补等项目的实施,延能集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方向更加清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成为延安名副其实的国有企业“领头雁”,也为推动延安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延能样板”。
延安能源化工集团的发展历程,正是延安能源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化工产业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不断延伸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能源化工为主体,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大数据等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非油工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近23个百分点。随着《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获批实施,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洛川轻烃裂解综合利用、大唐热电联产等316个重大能源转化和非能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能源本地转化能力达到49%,化工产品从无到有,能源化工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
质量品牌持续提升
走进位于高新区的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机器旁认真操作,生产TC-50系列产品,上料、机拧、内通、水压等各个环节有条不紊。
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油井管设计、生产、防腐、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拥有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延安市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科研机构,并与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组成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企业具有生产API全系列油井管加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TC-50、防腐系列等七大类产品能力。其中“石油装备制造配套技术研发XGL”获201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该成果通过改变螺纹角度,提高抗拉强度和弯曲能力,可满足油田油套管在高温、高压等复杂工况的要求。
据了解,该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客户为中石油长庆油田、新疆油田、煤层气公司,以及延长油田、中石化胜利油田等,产品畅销国内外。2016年以来,该公司生产的XGL系列特殊螺纹油套管,仅在中石油新疆油田和煤层气公司油气井累计供货就达3.2万吨,销售额2.1亿元,上缴税金2495万元。目前,该公司年生产石油油管、套管30万吨,抽油杆500万米,近3年来年均产值达4亿元。
“我们公司已开发的TC-50、JST系列、JSC系列等钢种、螺纹连接扣型,不仅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行业知名度,也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岩岗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院士工作站、专家委员会等一系列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平台为支撑,标准化管理,品牌化创建,打造‘产品+技术+服务’创新体系,实现嘉盛‘专、特、优’发展战略,提高经济效益,为延安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提升公司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成功实践是我市工业产品质量品牌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延长石油”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在省内外不断提升,其终端自销油品占集团油品总销量达到30%以上。延安嘉盛、守山等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石油油杆、套管、抽油机等产品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市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医药制造发展迅速,宝塔区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延安小米”“延川红枣”“黄龙核桃”“子长洋芋”等30种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常泰”“轩辕酒”“延川红枣”“胜利山牌荞麦香醋”等8个商标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延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心神宁片、鸦胆子油口服液等认定为医药优势产品。
新兴动能加快培育
2021年3月30日,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在高新区正式授牌成立,成为全省第一家在本地成立的地市中心。一年多来,该中心通过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加速成果应用转化、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推进创新协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保障,按照“平台+人才+项目”的思路,发挥促进中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目前,中心已高效精准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100余项。
该中心工作人员李倩说:“高新区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工作主线,搭建科技创新资源与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平台,建成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有效推进创新资源向延安聚集。”
除了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的推动,高新区还依托我市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体系,企业也发挥自身优势,在各自行业内创新发展,共同助力高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运用当地优势地产资源进行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该公司科研项目总监刘启明说,“我们对当地优势地产资源酸枣与地椒草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者独特功效,推出了多款产品。同时,依托对这两种资源的种植、研发与销售,也带动了农民增收,实现产业的双赢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高新区综合营业收入43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其中,彩虹新能源等新经济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为13.68亿元。
近年来,我市建成延安新区新经济产业园、宝塔区新材料产业园、延安高新区应急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兴产业承载园区,组建了专业生产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产品的延安城投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引进陕西建工集团建筑产业化轻质复合墙板、硅酸盐板及配套产品项目以及中电彩虹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同时,我市打造了延安膜谷,推动新加坡三达膜项目、石墨烯材料应用项目落地投产,三达膜公司成为全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建成延安华为大数据中心(一期),全面提供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大数据应用、数据展示等大数据服务,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绿色转型深入推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全市加快发展生态型工业和循环经济,培育出一批环保科技型企业,工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循环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以粉煤灰、炉渣为原料生产生态水泥,以煤矸石、垃圾土烧结多孔砖,利用兰炭粉制清洁型煤,污油泥分离处理和残渣制砖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不断发展。延长石油集团首创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和固废资源化技术已成功复制推广,率先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市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思路,实施“县域经济抓园区、园区重点抓工业”工作举措,全面加快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