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4日
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 书写绿色发展新奇迹
    ● 胡萝卜成为农民增收新产业
    ● 南沟村网红“摇摆桥”
    ● 双湾涧村日光温室樱桃采摘示范园
    ● 一座座高耸的“大风车”随风转动

  吴起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这里有长征精神的传承,有绿色奇迹的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起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焕发生机,先后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荣誉,入选“2020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典型案例优秀县市”。
  十年发展,十年巨变。2021年,吴起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县域综合实力进位至西部百强县第69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859元和14531元。
  “绿色”经济共享共赢
  吴起县位于白于山区腹地,曾经是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县之一。这里处于农耕区和牧区过渡地带,农民生活一度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荒越牧,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
  1998年,吴起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在退耕还林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新的“绿色长征”路,成为黄土高原上崛起的一片新绿洲,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逐渐在吴起变成了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起县以建设美丽吴起为目标,以巩固提升退耕成果为重点,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县的林草覆盖率达到72.9%,土壤年侵蚀模数下降到每平方公里0.5万吨以下,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年均达到314天,地绿水清天蓝成为吴起发展的鲜明底色。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吴起县,不仅解决了国家要“被子”的问题,还解决了农民要“票子”的问题。
  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齐统祥说:“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大力发展以草畜业、林果业、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和劳务经济等,有效地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能够得到实惠的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吴起街道南沟村原是一个交通不便、条件落后的小山村。十几年前,由于贫穷落后,大多数村民都想往外跑。如今,靠着绿水青山,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我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就能挣到3000元。家里还喂猪、种玉米,收入很稳定,我也能照顾老人。”多年前在吴起县城开出租车的村民薛志龙依靠村上绿色产业的发展,如今成了南沟生态旅游度假景区的旅游观光车司机。
  近年来,该村以南沟水库为依托,抓住乡村旅游这项产业,重点打造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文化体验、森林康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示范村,把风景变成产业,让美丽转化成生产力。新时代的南沟村,正呈现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齐统祥说,“十四五”期间,吴起县立足生态空间,以打造百万亩绿色生态屏障、百万亩森林质量提升、百万亩碳汇交易林为主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重点,全面实施以兴办百家林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千户林下养鸡产业户、改造提升万亩山杏经济林园为主的“百千万”富民惠民林产计划,在增绿、增景、增效、增收上大做文章,推动“浅绿向深绿”转变、“深绿向美丽”提升、“美丽向富民”跨越,全力打造山清水秀新吴起。
  转型发展“风光无限”
  “绿起来”也要“富起来”。胜利山下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这片土地的巨变,值得被历史的眼光细致打量。
  近年来,吴起县大力发展以山地苹果、畜牧养殖、设施农业为主导,林产、水产、小杂粮为特色的生态农业,以光伏、风电新能源为主的生态工业,以多年生态建设成果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有效拓展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
  在吴起县的大山深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白色风机随风起舞,正在源源不断地将清洁干净的风能转化为电能。
  位于长城镇的树坪风电场是华润电力在延安市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风电项目,总投资8亿元,装机规模10万千瓦,于2020年12月全部并网发电。
  华润新能源(延安)有限公司点检工程师王满飞说:“现在,我们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约5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万吨,减少氮氢化合物排放量500吨,减少硫氢化合物排放量800吨。”
  吴起是能源大县,长期以来,油气资源是其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底气”。伴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油主沉浮”的资源型经济之路急需寻找新的出口。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国电龙源、华润电力等16家新能源企业的带动下,开始布局发展新能源产业,县域工业经济转型的动能被彻底激活。一大批风能、光伏等新能源项目陆续落地吴起投产,“收”进去的是风能、太阳能,“送”出来的是电能,留下的是“绿水青山”。“风光”产业正成为吴起县产业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向标”,不仅环保先进,更助吴起经济发展一臂之力。
  截至今年7月底,吴起县已建成并网新能源项目78.45万千瓦,其中光伏3.7万千瓦,风力发电74.75万千瓦。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产值9.4亿元,年节约52.52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9万吨。
  如今,在满目青翠中望去,遍布在山梁沟峁之间的一座座高耸的“大风车”随风转动,已然成为塞上高原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风电项目让吴起县的广袤田野成为国家发展新型能源和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风水宝地”。
  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以前人们到吴起看石油,现在更多的人来吴起看风光。”
  “我县将深入推进‘百亿新能源工程’,坚定不移下大力气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风电光伏项目建设步伐,力争打造全市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吴起县城乡统筹发展服务中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主任苏占祥说。“十四五”期间,吴起县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330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270万千瓦,光伏项目5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5万千瓦。预计“十四五”末,全县新能源项目年产值约达30亿元。
   乡村振兴百姓富
  8镇1街道91个村8个城市社区,14.5万人……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每一个人都不能掉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起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民生工程来抓,如期实现整县脱贫,全县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群众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在摆脱贫困后,吴起县保持工作不松劲、步伐不停歇,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3399元。
  走进吴起县长城镇双湾涧村日光温室樱桃采摘示范园,一排排大棚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夺目。每座大棚都配备了土壤环境智能监测设备,在棚外的显示器上,土壤酸碱度、湿度、温度、光照等大棚种植需要的数据得到精准监测显示。
  “我们通过屏幕显示的气象数字就可以知道,大棚什么时候需要施肥,什么时候需要浇水,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节省成本。就是在家中,我也可以用手机随时监控,村里人都说我这大棚种得太‘潮’了。”大棚种植户韩金成说,“以前都说樱桃好吃树难栽,现在是樱桃好吃树好栽。”
  据了解,双湾涧村的日光温室大棚配备了全自动喷淋、起帘、放风等设备,同时建立了4.0智慧农业平台,引入农产品追溯系统,进行土壤墒情监测、环境监测、视频监控并和吴起县政务服务中心大数据平台数据接轨,智能联动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近,我们正在把智能设备和智能系统进行联动,这样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远程浇水、施肥、卷帘。实现科学种植的同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双湾涧村党支部书记李萬霏说。
  今年以来,吴起县实施“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双轮驱动,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一场田间地头的数字化变革悄然发生,大数据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得到充分运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同时,通过产供销立体推进,双湾涧村樱桃采摘示范园采取“合作社+农户+脱贫户”模式,合作社负责集体经济日光温室的流转土地、设施日常管理以及电商服务站销售服务,农户反包倒租种植经营,脱贫户剩余劳动力参与种植。
  “示范园苗木是1年栽植、2年发旺、3年挂果、4年盛产,盛果期每棵树产果5斤以上,预计每棚产值12万元,总产值可达240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收入11万元。”李萬霏说。
  长城镇人大主席冯建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长城镇持续聚焦农业强镇目标,推进涧地粮蔬、山地药果、库坝鱼蟹、场户牛羊全面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年前的3000多元增加到目前的1.3万元,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吴起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彦豹说:“吴起县将以抓产业和示范镇村建设为切入点,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过上更美好更幸福更高水平的现代生活。”
  只争朝夕,日新月异。过去的十年,是吴起发展量质齐升的十年,是吴起城乡面貌巨变的十年,也是吴起群众幸福满满的十年,吴起大地在历史的风雨洗礼中实现了精彩嬗变。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吴起县将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概、快马加鞭勇争先的干劲,奋力谱写新时代吴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