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4日
让“三资”颗粒归仓
——富县开展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纪实
    丈量土地

  通讯员 夏蓓蓓 记者 樊小帅
  随着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徐徐展开,富县,这个从来都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小县城,数万农民摆脱贫困的决心瞬时燃成了燎原之火。
  2021年第四季度,富县县委主要领导在“学报告、促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党建月活动的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一些村组资源分配明显不公、村级资产流失严重、集体资金管理风险较大、基层治理效能不高、群众法治观念淡薄等突出问题在农村(社区)普遍存在,在十八届县委安排的对村专题巡察中发现类似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矛盾问题,有失公平正义,导致邻里纠纷,影响和谐文明,损害党委、政府形象,为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严重障碍。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富县再次聚焦群众心声,破解发展难题,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农村(社区)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成为亟须落实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富县县委、县政府将“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集体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22年2月,由富县纪委监委牵头,在羊泉镇率先开展了农村机动地经营管理专项整治试点工作。2022年4月,县纪委监委将该项工作拓展延伸至资产资源,并在全县开展农村(社区)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
  1坚持问题导向 摸清“家底”壮大底气
  羊泉镇机动地涉及1542户5993亩,共有1133户4298亩,拖欠承包费用233万元,占全镇村集体机动地面积比例71.7%,拖欠最长期限24年;
  鄜城街道管辖的9个城市社区,涉及“三资”管理中的承包费、租赁费、购置费等累计欠款638.5万元;
  ……
  多年来,类似这样的问题时有发生,村集体大量的资源、资产、资金被个人多年来无偿占有,导致“空壳村”“负债村”频频出现,既给村集体发展带来资金风险,又带来严重障碍。
  乡村振兴核心在于盘活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又面临底子不清现实。富县采取纪委监委牵头,镇村干部摸排,多部门联动办法,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了集中清查盘点。
  盘点显示,全县12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28个行政村9个城市社区共有9523户承包机动地45186亩,因村组底数不清、账务凭证丢失、历史问题等原因,全县先后有7897户35951亩机动地未及时向村集体上缴承包费用,拖欠金额总计817.5万元,平均每村拖欠金额6.38万元,其他“三资”欠款688.3万元,为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清查盘点,造册登记,建立台账,全县各行政村在摸清自身“家底”基础上,有效破解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困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了底气。
  2寻找问题根源 对症“下药”铲除顽疾
  张家湾镇黑水寺行政村原任村干部2016年卸任后未向现任村干部移交村级财务资料,造成村集体“三资”无法核查;
  交道便民服务中心白家村行政村因普九建校在村民个人名下贷款,产生债务纠纷;
  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南村行政村原任4名村干部长期无偿占有机动地12亩;
  ……
  乱象横生,亟须治理。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需要追根溯源、把脉问诊。
  数十天的走村入户,数十次的深入座谈,与全县6镇1乡2个街道3个便民服务中心的128个行政村9个城市社区党支部书记及乡镇干部的面对面交流,以纪检监察干部为主体的走访团队,通过抖问题、说难点、谈杂症、揭盖子等办法,有效摸清了全县“三资”管理中的乱象。
  摸排发现,全县共有涉及村级账务不清、账务凭证丢失、“旧官不交老账”、“新官不理旧账”等12类历史遗留问题384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深入分析根源,富县及时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由政法委、法院、财政局、公安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单位全力配合支持,提供政策依据、开展法治宣传、入户调解纠纷,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联动工作体系。在点对点、面对面指导村级专项整治基础上,通过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处置矛盾、化解风险,一些多年来的遗留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334件,规范机动地承包合同9425户44703亩,规范率98.97%,纠治耕地非农化问题9835亩,追回各类集体欠款15058771元,依法起诉5人。
  3维护集体权益 推动“三资”颗粒归仓
  村级集体经济决定乡村振兴效果,而拖欠承包费用、侵占强占集体资源、产权不清晰等问题又严重冲击集体经济权益,必须坚决有力维护。
  “我们坚持‘一村一策、一组一策’,有偿使用,‘收支两条线’,尊重历史、尊重群众、党员干部带头、依纪依法依规等原则开展整治工作,按照应收尽收、应支尽支、先收后支办法,确保了集体‘三资’应收账款‘颗粒归仓’。”茶坊街道办纪委书记薛应说。
  茶坊街道办田厢村驻村干部琚龙介绍道:“咱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王选朝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将在村集体土地上修建的10间房屋和正在运营的洗涤公司的所有权及承包费,无偿交回集体,由村集体经营管理,推动了本村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现问题线索84件,初核案件线索53件,立案2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27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案1人,通报曝光3起8人,专项整治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中。
  4盘活用好资源 实现“造血”良性循环
  富县在追缴“三资”欠款的基础上,将规范管理、盘活利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施策、提升效能、发展产业为集体“三资”赋予了“造血”功能,实现了“三资”管理运营良性循环。
  治标更要治本。针对“三资”管理暴露出的监管盲区、制度漏洞、失范程序,富县坚持从长远发力,从细节入手,先后出台了《富县农村机动地承包经营管理办法》《富县农村(社区)资产管理经营办法》《富县农村(社区)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富县农村(社区)集体档案资料管理办法》,从管理主体、监督主体、处置程序、收益管理和支出流程等方面形成了制度约束,全县形成了依靠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的良好氛围。
  激活发展动能,创新发展模式,让“土地”成为农民丰产增收的“聚宝盆”。
  “我镇的陈超村是全县的试点村,在‘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期间,累计收回各类集体欠款20.3万元,收回闲置宅基地8宗。”羊泉镇党委书记李龙说,“我们借势发力,迅速对接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渠道,将该笔资金投入村办企业,规划建设养牛场1处、农资交易中心1处,并与金正大集团签订了沃夫特、奥林丹品牌农资总代理合作合同;同时,结合村情实际,利用闲置宅基地为村民规划建设‘微型公园’一处,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村里累计收回各类集体欠款9.8万元,收回土地资源处置权256.5亩,同时,对土地资源进行了整合利用,对村集体收益进行了重点投资,通过完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全力打造集水稻种植、精深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品质田园综合体,有效拓宽了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推动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业旺、家美、民富的目标。”直罗镇干部田力说起胡家坡村的情况,信心百倍。
  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像这样的变化不胜枚举。目前,全县其他乡镇村组正在依托收回的集体欠款及各类资源积极对接项目、发展产业、谋划收益。
  “2022年,在市纪委监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富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强力推动基层干部作风转变,着力维护每一块土地上的公平与正义,全面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富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崔银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