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8日
从延安走出的“红墙摄影师”
文/钟桂松
    ◀开国大典 侯波摄
    ▼周恩来游颐和园    侯波摄
    ● 1960年,周恩来在海南岛华侨农场托儿所 侯波摄
    ●1940年,八路军攻克正太路卢家庄大铁桥 徐肖冰摄
    ● 1938年,延安抗大三周年纪念大会,学员们举着毛泽东、朱德、斯大林的画像  徐肖冰摄
    ● 毛泽东和亚非拉青年在一起 侯波摄
    ●1940年,八路军攻克敌人碉堡后将其拆毁    徐肖冰摄
    ● 徐肖冰、侯波夫妇
  被誉为“红墙摄影师”的徐肖冰与侯波,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摄影伉俪。20世纪30年代,他们相继从浙江桐乡和山西夏县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他们紧紧跟随历史的脚步,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创造和建设新中国的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定格了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无畏的战士、朴实忠诚的人民、运筹帷幄的将领以及亲民爱民的国家领导人……1949年10月1日,徐肖冰、侯波夫妇更是幸运地登上天安门城楼,记录下开国大典这一伟大的历史瞬间。
  1 延安来的摄影师
  1949年3月的一天,摄影师徐肖冰接到通知,第二天去北平西苑机场拍摄一个重要的仪式。次日,他到达西苑机场,才知道是迎接毛主席进入北平。在热烈的场面中,毛主席一眼看到了徐肖冰,说:“这不是徐肖冰吗?”正在拍摄的徐肖冰还没来得及回话,毛主席又向身边的民主人士介绍说:“这是我们延安自己培养的摄影师,是吃小米饭成长起来的。”徐肖冰听到毛主席的话,热血沸腾!是的,他是我们党培养的、从延安来的摄影师!
  1937年,徐肖冰随西北电影公司在山西抗日前线拍摄采访,其间第一次深入接触八路军。后来在老师吴印咸的支持下,徐肖冰在山西太原八路军办事处,由周恩来介绍参加了八路军。参加八路军以后,徐肖冰立即去雁北报到,到抗日前线拍摄八路军英勇抗日的照片。其间,他第一次拍摄了朱德与彭德怀的合影。不久,中共领导想在延安建立自己的电影机构,以记录共产党艰苦革命的历程。于是周恩来通知八路军总部,让徐肖冰去延安。
  到延安后,徐肖冰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习结束后,被安排在八路军后方总政治部宣传科任摄影干事。1937年11月的一天,组织派徐肖冰到延安机场拍摄一个重要活动。徐肖冰赶到机场时,人还很少。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延安的重要领导人都到机场来了。不久后,飞机到了,飞机上下来很多人。那时徐肖冰刚到延安不久,很多人他并不熟悉,只好想办法让毛主席的镜头多一点儿。看到徐肖冰拿着照相机比划,毛主席说:“我们一起拍个照吧。”随后他们很自然地站在一起。那时徐肖冰用的是台小型老式相机,没有自动装置,也没有广角镜,他只好离远一些,以主席为中心拍照。那是他第一次为毛主席拍照。
  1938年,毛泽东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四大队作《论持久战》的报告。徐肖冰想多给主席拍几张照片,但是会场人太多,他根本插不进去,更看不见主席。徐肖冰围着主席台绕了一个圈,找了好几个角度,最后他站到边上,拍摄主席的侧面,这样也能将听众纳入镜头。这张照片首次面世是在1968年,摄影界的人士普遍认为摄影师敢于从侧面取景拍摄领袖人物,同时把听众也带上了,主席的形象几乎占满了画面,瞬间抓得好,动作也很生动。
  徐肖冰到延安不久,袁牧之、吴印咸等也到了延安,还带来了先进的摄像设备,成立了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这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机构。电影团成立后,根据周恩来的要求,开始拍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吴印咸、徐肖冰等人担任摄影。毛主席知道电影团要拍摄《延安与八路军》后,还专门请袁牧之、吴印咸、徐肖冰等几个骨干到杨家岭吃饭,勉励这些艺术家。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徐肖冰晚年在延安电影团旧址参观时,回忆说:“当时延安没有自来水洗印照片或胶片,电影团的同志就到山下面的延河里挑水,倒在大水缸里,澄清以后洗印用。”
  1939年秋天,徐肖冰到冀中平原前线拍摄八路军抗战,不久后转战晋冀鲁豫。从前线回到延安,徐肖冰认识了山西姑娘侯波,收获了爱情。
  1938年,14岁的侯波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安吴堡青训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习结束后,她和其他学员风餐露宿,走路到了延安。到延安后,侯波被分配到边区中学读书。当时的侯波又黑又瘦,学校把她当成男孩子,分到了男生宿舍。初来乍到的侯波胆子小,不敢向学校提出来,自己一个人躲在门外,不肯进去。直到被人发现,问清楚是怎么回事,才知道闹了笑话。之后,侯波进入延安中国女子大学读书。经人介绍,与徐肖冰相识。
  战争年代的爱情没有那么多的花前月下,两人接触一段时间后,双方印象都很好,1942年2月,侯波与徐肖冰在延安结为夫妇。婚后,徐肖冰继续从事摄影工作,此时,他已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喜爱的摄影工作者了。侯波耳濡目染,也日渐对拍照产生了兴趣。
  2 “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
  抗战结束后,徐肖冰、侯波夫妇随八路军总政宣传部向东北开拔,到东北鹤岗后,二人都被分配到东北电影制片厂(现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工作。
  在解放东北的各个战场上,都能看到徐肖冰端着照相机忙碌拍摄的身影。在跟随我军战士搜剿当时东北北满地区最大的土匪谢文东时,徐肖冰和战士们在一个庙里发现了谢文东,战士冲上去抓他时,谢文东一边躲避一边掏出手枪还击。“我那时候忘了什么叫危险,举起摄影机拍摄起来。谢文东突然愣住了,举起双手投降了。等我们将他捆起来,他还在问,‘那是个什么武器?’原来他把我的摄影机当成了武器,一看这么大个家伙,以为要发射什么炮弹炸他,就乖乖投降了。”
  侯波被分配到摄影科任科长。当时,摄影科的六名技术人员全部是日本人。这些人看到共产党派了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同志来担任科长,很有抵触情绪。侯波根据党的政策,努力关心、照顾这些技术人员,甚至还把自己的一点儿细粮和副食品拿给他们改善伙食。很快这些留用的技术人员对她消除了敌意。侯波本来就已经掌握和了解了一些摄影技术,现在正好可以进一步向这些技术人员学习拍摄、洗印、扩放等技术。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徐肖冰、侯波夫妇调至北平电影制片厂工作。1949年,毛主席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到达香山后,徐肖冰又在中央领导身边拍摄。因为保密需要,他白天拍好胶卷后,派专人送到电影制片厂侯波那里,由侯波负责冲洗。一天,任务比较多,徐肖冰便带着侯波一起上香山,为毛主席拍照。
  拍摄任务完成后,徐肖冰、侯波和摄影师陈正清准备离开,这时,结束公务的毛主席走过来,同徐肖冰他们说话。毛主席认识徐肖冰,却不认识侯波,便说道:“这位女同志我是初次见面。”徐肖冰忙告诉毛主席:“她叫侯波,是我的爱人,也是延安出来的。”毛主席笑着问侯波:“你家是哪里的?”侯波有些紧张,回答说:“主席,我是山西夏县的。”接着,毛主席又看了几个摄影师拍的照片,很高兴,对徐肖冰夫妇说:“来,一起合个影吧。”徐肖冰、侯波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站在毛主席两边。毛泽东一看,说:“这样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说完不由分说地站到侯波的左边。这时,陈正清迅速按下快门,定格了这一珍贵的瞬间。
  3 开国大典上的摄影师夫妇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徐肖冰与夫人侯波同时接到登上天安门城楼拍摄开国大典的任务。报道开国大典的摄影师还有陈正清、吴群、林扬、杨振亚、孟昭瑞等人,侯波是唯一的女性。徐肖冰负责用摄像机拍摄开国大典的影片,机位相对固定。
  为拍好照片,侯波不到上午十点就到天安门城楼上看位置。接近中午时,请来拍摄彩色纪录片的苏联专家也带着拍摄设备纷纷就位。但侯波还要赶到中南海勤政殿拍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下午两点半左右,拍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侯波再赶到天安门,跟着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一起登上城楼。上去一看,发现最佳拍摄位置已经被拍纪录片的摄制组占了。
  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准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天安门广场上欢声雷动。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在毛主席右前方护栏边的侯波,上身探出栏杆,迅速按下快门,记录下了历史的瞬间。侯波拍摄的开国大典照片上,毛主席正对着扩音器大声宣告,十分传神、真实。她说:“这张照片,是我最得意的几张之一。不是因为拍得好,因为它是一张非常特殊的照片,一张新中国光辉历史的见证,不是谁想拍就能拍得到的。是历史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走动,侯波需要不停地跟拍。看到毛主席走到天安门城楼右边时,侯波想拍一个带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侧身镜头,但由于空间十分有限,她只能将身体探出前廊边的矮墙,一再往后撤身子,还是取不到满意的角度。这时,旁边有人抓住她的衣角说:“你放心大胆地取景吧,我抓住你。”拍完后,侯波收回身体扭头一看,帮忙拉着她的竟然是周恩来总理。这温暖的一幕让她永生难忘。
  开国大典当天,徐肖冰也在天安门城楼上忙着拍新闻电影纪录片。夫妇二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记录开国大典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在新中国的摄影史上,实属佳话。
  开国大典后不久,侯波调入中南海,担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科长,成为中央领导的专职摄影师,在中南海工作了十多年,1961年夏天离开中南海去新华社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主席生前公开发表的700多张照片中,有400多张是侯波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