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8日
难忘庙沟的父老乡亲
郝承芳
  1969年2月到1971年7月,我在延安下坪公社庙沟生产队插队。插队的日子虽然只有短短二年半的时间,却留给我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一辈子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面对我们这些第一次离开家的不谙世事的学生娃,乡亲们对我们更多的是关爱和包容。他们手把手教会了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种技能。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他们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深深感动了我们。插队期间,有很多人和事,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高锦甫是庙沟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人。高书记高高瘦瘦的身材,皮肤较黑,年龄大约50岁左右,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双不大的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头上常常系着白毛巾,身披羊皮袄。最有特点的是别在他身上的一杆烟袋锅,细细的烟杆足有两尺长。每当他在地里劳动歇晌或者开会的时候,高书记总会装上一锅烟,惬意地抽着。他身上体现了老区人民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的优良作风。他勤劳善良,作风正派,对我们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教导。虽然看起来比较严肃,但是他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娃一样来关爱和教育。
  庙沟的团支部书记李桂兰,比我们大一岁,我们都习惯叫她兰姐。她对人热情,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插队期间,我们去的最多的就是她家。她家窑洞里永远充满着欢声笑语。到了她家,只要你说你还没吃,她一定会给你端上一碗热乎乎的烩菜。这在当时粮食短缺、乡亲们经常要吃糠咽菜的年月里,是非常珍贵的。兰姐不但勤劳善良,而且非常热爱生活,家里虽然没有什么家具,但永远都是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
  生产队队长吕仲元人长得帅气,总是笑眯眯的,尤其是有个好嗓子。他特别喜欢唱歌。一首陕北信天游,总是让人听了心旷神怡,忘记疲劳。他对我们这些知青也是照顾有加。记得有一次,女知青杨淑芬在山上锄地时被蝎子蛰了脚,吕队长硬是一人把杨淑芬从山上一直背到窑里。还有一次,杨淑芬和李军煤气中毒,吕队长和几个乡亲们拉着架子车,走了十几里路,把他俩送到公社医院。由于治疗及时,他们很快康复。还记得我们插队时过的第一个春节,吕队长顶着风雪,挎个大竹篮,给我们送来了乡亲们给我们准备的过节食物。让我们在第一次离开家人的异乡,过了一个快乐而难忘的春节。
  房东高大娘一家都特别勤快、精明能干,总是能在同样的条件下把日子过得更好。记得她家有一棵梨树,梨的味道特别好。村里人一般都是到蟠龙赶集卖东西,高大伯却总是把梨挑到更远的玉皇庙或青化砭去卖,多走几十里路,为的是多卖一些钱。可是对我们这些北京娃,高大娘一家都特别大方和包容。我们初到队里时,经常到大娘家借东西,大娘从不吝啬。大娘的大女儿三羔也会经常丢下自家的事情,被我们拉过来指点我们怎样生火做饭。
  村里很多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女子,劳动中,总会耐心地教我们怎么干农活。就连一些小娃娃,也会带着我们一起挖野菜、捡地软、掏小蒜。她们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快乐。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北京知青和乡亲们的情谊却丝毫未减,很多插友都和乡亲们保持着联系。虽然有的乡亲都已经去世,但我们不会忘记他们曾经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会将延安精神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