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农闲书屋”学习 ●王和平打掐黄瓜苗 ●老人们过了一次难忘的生日 ●志愿者为老人上门量血压 通讯员 郝丽萍 记者 朱佳雨
近年来,安塞区广泛开展以革除陈风陋习、弘扬时代新风为重点的实践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文明的故事正在安塞大地上演,涓涓细流的家风汇聚成河海浩荡的文明乡风,在这片土地上激发出一股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1 “议事小院”解难题
终于握手言和,张怀清和侯德清脸上露出笑容,王延斌和村上其他干部更是由衷地松了口气。
张怀清和侯德清都是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村民,两家是多年的邻居。今年5月份因为雨水较多,张怀清把侯德清家的水渠占用了,导致侯德清院子中栽种的西红柿等农作物被淹,由此引发了两家矛盾,整日冲突不断。
冯家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延斌在知晓此事后,他叫上村委班子成员和村上能说会道善调解,在村民心中有威望的高生兵去张怀清家中调和矛盾。
“第一次去的时候,尽管我们大道理小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了很多,但是两家仍然怀有怨气,根本没法调和。”王延斌说,“回去后,我们坐在一块讨论了一下,两家人都很随和,一直以来相处也很融洽,其实没有大矛盾,主要还是在气头上,只要把水渠拨正,双方把话说开就没事了。”
商量好对策之后,第二天晚上,王延斌又叫上原班人马再一次去张怀清家中调解,看到村干部们来回跑,高生兵左说一说右劝一劝,张怀清和侯德清也不好意思再绷着脸,愿意接受调解。
第二天早上,张怀清和侯德清早早地就看见王延斌带着村委班子在两家的水渠跟前疏通拨正,他们也一起加入进去。不一会,两条水渠直直的通向远处,废水也随着水渠流向下水管道。张怀清满怀歉意地说:“这件事情是我们家做得不够好,请你不要计较。”侯德清也说:“我也是脾气不好,希望你多多担待。”二人在互相歉意中生疏的心再一次靠拢,最终握手言和。
“我们俩应该谢谢王书记和高生兵,他们不这么尽心尽力地调解,咱俩还绷着哩!咱要好好感谢一下王书记他们,你请喝酒我拿肉。”张怀清和侯德清一起向王延斌等人拱手感谢,大家顿时笑作一团。
据了解,成立“议事小院”队伍,按照小事农户家中随时议、难事村组协商集中议、典型示范村委讨论定期议、两个作用发挥支部大会全面议的方式。破解了基层议事“不透明、不畅通、不参与”的难题,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公共事务的参与主体、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
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是闻名全省的“腰鼓专业村”。2020年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是全省唯一入选案例。同年11月,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近年来,冯家营村以创新文明实践载体为抓手,不断优化“红绸子”志愿服务品牌,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落实落细,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 “农闲书屋”阅读忙
来到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民俗展览馆“农闲书屋”,笔者看到,有不少村民挑选了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安静地坐下来,慢慢品味、细细了解,悠闲自得。
“展览馆中空余的窑洞,我们摆放了一些书籍,让村民们在闲余时间能看看书、充充电,这也是新时代新社会对我们新农民的新要求。”冯家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延斌说。
村民陈志华和毛延伟正拿着新《民法典》看得津津有味,“农村宅基地审批,咋个审批流程我们是一点儿都不懂,王书记对我们说,没事的话去‘农闲书屋’看看新版《民法典》。这不我们就找来了,不看不知道,一看还觉得大有用处,对我们太有帮助了。”陈志华和毛延伟边看书边说道。
“我们希望在‘农闲书屋’中,村民们翻阅书籍查阅资料,从‘不知道’到‘知道一些’,从中能体味书籍带来的充实与愉悦。”冯家营村党支书记王延斌说。
据了解,白坪街道办冯家营村常态化免费开放“农闲书屋”,让村干部、党员、村民根据村务管理、产业发展、法律知识等需求,利用闲暇时间、阴雨天气走进“农闲书屋”,及时“充电”,寻找答案。
除了自主学习查阅,冯家营村还定期开展“读书日”“经典诵读”“翘舌训练营”等活动,让多读书、读好书走进农户家庭,不断开阔了群众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冯家营村通过系列文明实践品牌项目,积极培养新农民、发展新文化、倡导新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把文明乡风“种”进了农民的心田,村民素质显著提升,民风村风明显好转。
3 “思源生日会”暖人心
“今年的生日过好了,过美了,谢谢大家给我过生日,我真高兴。”王具明高兴地说。
王具明是沿河湾镇茶坊村村民,今年86岁了。农历六月初八,是王具明的生日,茶坊村村“两委”成员得知后,提早就开始准备给他过生日的物品。
茶坊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宝林说:“为了让群众感受温暖、感念党恩,茶坊村推出了‘思源生日会’志愿服务项目。”
生日会服务对象是本村当月过生日的70周岁以上老人,实践站提前将每月过生日群众名单进行公示,鼓励老人配偶、子女积极参加,活动分为固定仪式和自主仪式两部分,固定仪式包括升国旗唱国歌、集体向过生日的老人鞠躬、送祝福蛋糕、鲜花一束,并在生日会上组织学习党的惠民惠农政策理论等,同时组织参加生日会的群众谈体会、合影留念等。
王具明生日当天,孩子们早早就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村“两委”成员早早订了大蛋糕,还把村上其他7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请到王具明家,共同为王具明过生日。
“今天娃娃们都回来了,儿孙满堂,和我同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伙计们也都来了,村上干部忙前忙后地张罗,我真的很高兴,活了这么一把年纪,等上这么好的政策,过上这么好的光景,天天当神仙着呢。”在生日蛋糕烛光的映衬下,王具明黝黑的脸上红彤彤的,就像这美好的生活一样,红红火火。
目前,茶坊村累计开展“思源生日会”25次,服务70周岁以上老人289人次,让老人们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亲情的温馨、邻里的关心,也更加坚定了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念,拉近了支部与群众的距离,向全村、全社会传播了关爱老人、爱党爱国的正能量。
由于“思源生日会”的服务对象是70 周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行动不便,很多事情要在家人的陪伴下才能完成,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茶坊村村委在固定仪式的基础上开展自主仪式,包括义诊、法律咨询、理发等志愿服务。
茶坊村村民霍志义和妻子今年都76岁了,霍志义患有糖尿病、脑梗,妻子云佃琴患有高血压、脑出血,并由此瘫痪,依靠轮椅才能出行。
茶坊村村委考虑到他们年纪大、行动不便,积极主动和相关部门沟通对接,为他们每年免费上门量血压、测血糖等常规体检四次。
“谢谢国家的好政策,谢谢我们的村干部,让我们不出门就能检查身体,现在的农村生活真好,比城里都好。”霍志义感激地说。
4 “鼓乡好家户”立榜样
为让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茶坊村按照“动态管理、能上能下”的原则,通过群众评、群众选,每季度开展一次“鼓乡好家户”评选表彰活动。同时制定统一的“鼓乡好家户”门牌,悬挂于获评家庭门前显著位置,通过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百姓茶话会等方式对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学习宣传,营造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的浓郁氛围,带动全村群众向善向好。
茶坊村村民王和平依靠种植黄瓜成为村里有名的种植能手,也是村民津津乐道的创业达人。
前几年,王和平一直在外务工,靠打工挣钱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尽管王和平勤劳吃苦,踏实肯干,但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
2018年,王和平得知村上鼓励村民种植蔬菜瓜果大棚,在家门口发展产业促增收,他权衡之下回到茶坊村开始种植大棚。
种植黄瓜要精细管理,要勤快,王和平两口子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大棚里,打掐、施肥、放水、防虫,一边管护一边学习。在他们精细的管理下,王和平的黄瓜涨势惊人,喜获丰收,去年收入达10余万元。
几年下来,随着王和平的种植经验和种植技术的越发成熟,他的收益也是水涨船高,成为村里有名的种植大户、创业能手。
“在王和平的积极带动下,村中很多人也开始种植大棚,更有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也选择回到村上发展产业,他在种植大棚这方面成为正能量的典型,我们把它评为‘鼓乡好家户’,让他带领更多村民一起走向致富路,过上好生活。”茶坊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怀说。
目前,茶坊村累计发展新型日光温室大棚110座,弓棚134座,山地苹果2550亩,各类养殖68户,特色杂粮种植1350亩,初步形成了以棚栽业为主导,林果养殖为支撑,特色杂粮种植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通过评选表彰“鼓乡好家户”,进一步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引导广大群众传承好家风、培育好民风、引领好社风,实现民风、家风、社风的有机统一。
村子美不美,不光看“颜值”,还要看“气质”。通过各项文明实践活动,如今的安塞区邻里和谐了、矛盾纠纷少了,议事民主了,相互帮助的人多了;说脏话的人少了,赌博酗酒打麻将的人少了,听广播、学知识、学技术的人多了;相互攀比、吵架斗嘴的人少了,勤俭持家、发展产业的人多了……一阵阵文明新风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装点着青山绿水,浸润着群众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