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奇(1914—2008)女,又名潘建。江苏江都人。音乐编辑出版家,音乐翻译家,张水华的爱人。演唱过《黄河怨》等歌曲。
到延安前
潘奇1914年生于江苏江都,1935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8年在西安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队长是马彦祥,副队长是宋之的,其中有贺绿汀、崔嵬、丁里、王震之、王萍、李丽莲等。
延安时期
1938年4月,潘奇随抗日演剧队到延安演出一个月,随后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就读。1940年起为延安鲁艺音乐系第4-6届助教、教员。当时延安女子大学学生组织了俱乐部,邀请在鲁艺任教的音乐家郑律成和潘奇为声乐小组教员,在每天晚饭前两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潘奇就从鲁艺到女大去给俱乐部成员上课。
潘奇在鲁迅艺术学院任声乐教员时,冼星海是当时的系主任。潘奇是女高音。前三期鲁艺的教学基本是战时训练班性质的。资料、乐谱都没有,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教材是救亡歌曲。从第三期起,教材上不但有冼星海、聂耳、黄自、赵元任、青主的作品,西洋古典歌曲也有,苏联歌曲也有,甚至李惟宁的歌也有。
1942年,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问题,遂又产生了变化,大力吸取民间艺术,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创作排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等作品。声乐学生主要有李波、孟于、萧松、林白、王昆、李刚等。
潘奇和鲁艺师生还到各个县为群众演出秧歌、旱船、运盐小唱等。利用民歌小戏填进新词、新内容。师生们还搞采风记谱,像《东方红》《三十里铺》等都是那时记下的民歌。独唱时的伴奏主要用笛子、板胡、三弦。刘炽、马可、张鲁等同志都是又演又唱,又弹伴奏,很多人都是多面手,潘奇也是其中之一。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写于延安的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首演由演剧二队完成,由邬析零指挥,后来鲁艺师生接过这个节目。第一次演出由莎莱唱《黄河怨》,陈地唱《黄河颂》。后来李丽莲、潘奇也唱过《黄河怨》。潘奇是延安最活跃最出名的歌手之一。
离开延安后
1946年10月,潘奇随学校迁移,1946年10月,东北大学鲁迅文学院开学,潘奇等一大批从延安来的艺术家担任该校教师。后任东北鲁艺二团副团长。
1947年底潘奇写了《工人好干活好》这首歌词。马可拿到手说,这个可以改一改,可以谱写曲子,于是就写起来,在佳木斯发表了,然后唱遍了全市、全省一直到全东北,后来又唱到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潘奇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1958年起任人民音乐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主持社内工作,直至1985年离休。她也是《儿童音乐》创办人。她领导人民音乐出版社承担起我国唯一出版音乐书谱的专业出版任务,出版了诸如《音乐建设文集》《音乐理论基础》《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专业音乐书籍。她为出版社两支队伍(编辑队伍、作者队伍)调入了一大批音乐、艺术院校毕业和其他文艺团体的专业人士,提高了音乐出版事业的质量。退居二线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二、三、四届理事、副秘书长,国家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2002年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最高终身荣誉奖。
潘奇于2008年11月1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4岁。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