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乐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是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
紧盯这一目标,市财政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创建“五型财政”为抓手,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力、凝聚工作向心力、提高队伍战斗力,锻造“以政领财、以财辅政、以才生财、以正为政”的良好政治生态,统筹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模范机关建设成效推动财政工作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推动市直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炳赟。
记者:作为模范机关创建的有力抓手和重要目标,“五型财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张炳赟: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门在创建“模范机关”上必须坚持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好成效。我们聚焦“政治过硬、组织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能力过硬”,结合工作实际,着力建设“五型财政”,即“学习奉献型”“管理绩效型”“服务共享型”“廉洁法治型”“创新发展型”财政,推动创建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聚焦政治过硬,建设“学习奉献型”财政。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财政干部把握政治方向、增强适应能力、指导工作实践的源泉和动力,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态度坚决、行动迅速,用实绩实效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聚焦组织过硬,建设“管理绩效型”财政。坚持树立大抓支部导向,持续深化“评星定级”“亮比评”和“双争”活动,不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规范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硬化预算约束,兜牢“三保”底线,严控债务风险,强化资产监管,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是聚焦作风过硬,建设“服务共享型”财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支持生态绿色发展,全力保障“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面加强政策的宣传、执行和监督,努力为中小微企业“减负添力”。
四是聚焦纪律过硬,建设“廉洁法治型”财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推进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的协同联动,强化成果应用,提升监督效能。坚持依法理财,完善财政制度体系建设,加强财政法治教育,提升财政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严格财政资金审批程序和管理,持续巩固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切实维护财经纪律刚性约束。
五是聚焦能力过硬,建设“创新发展型”财政。坚持发展为要,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资源资产资金统筹,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护航经济稳健运行。扎实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着力锻造思想政治过硬、业务能力突出、勤于思考分析、善于解决问题的复合型财政人才队伍,以高质量财政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为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市财政局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炳赟:在模范机关建设过程中,市财政局紧扣“党建+财政基础治理”定位,以“党建+”为载体,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推动党建与财政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
“党建+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并自觉落实好党组第一议题制度。今年上半年,局系统开展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专题宣讲、主题党课、主题活动等50余次,教育引导财政干部厚实理论功底,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自觉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带头把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赋予财政部门的使命任务完成得更优更好,确保党中央政令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党建+主体责任”。坚持把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始终,强化创建工作组织领导,采取分步推进、全程指导、逐项压实的原则和方法,保证创建活动压茬推进、取得实效。定期听取局属各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全面推行“支部一卡通”和《党支部工作手册》,深化党支部“评星定级”活动,局系统“五星级党支部”占比达78%,形成“一盘棋”格局。
“党建+作风建设”。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细化制定8个分领域整治方案,全面开展核查抽查,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29项,已整改16项,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有效防范了财政风险。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全面梳理分析制约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在落实稳增长政策、扩大项目投资、深化改革创新、抓好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党建+财政治理”。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改革破题,充分发挥财政基础治理作用,牵头制定《延安市政府投资管理实施细则》,形成概预决算贯通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预算管理予以全面规范,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全面推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编报,深入实施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9.82亿元,推动预算绩效一体化融合。
“党建+主责主业”。坚持新发展理念,起草《延安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留抵退税等政策协同发力,构建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多措并举助企纾困,全力护航经济稳健运行。1月-7月,财政运行稳中向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1.7亿元,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64.2亿元,较好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围绕模范机关建设,市直财政系统下一步打算如何推动?
张炳赟:建设模范财政机关,最终还要通过财政工作实践来检验。下一步,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全面深化财政工作规律认识,全力以赴做好要素保障,助力稳增长举措加快见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是力促收支效能稳步提升。做好形势研判,强化部门协同,加强税源监管,加大挖潜力度,确保应收尽收。谋深谋细项目储备,争取更多资金政策支持。严格直达资金管理,确保精准高效,直接惠企利民。二是力促财政运行和发展安全。严格债务管理分类考核,严防企业债务向政府传导,坚决不触碰政府债务“红线”。坚持“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坚决不逾越预算管理“上线”。强化“三保”预算执行动态监测,坚决兜牢“三保”底线。规范收支行为,严格财经秩序,坚决筑牢财经纪律“高压线”。三是力促经济平稳向好发展。巩固提升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成效,加大债券投资带动效应,千方百计保障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支持6条工业产业链、4条农业产业链和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建设,培育特色财源,做大财政“蛋糕”。四是力促财政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构建支出标准体系,做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动预算绩效一体化融合。扎实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打造财政所“党建+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带动提升基层财政治理效能。强化财政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养,砥砺严实作风,以工作的争先进位保障财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