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东 明(1915-1982),原名杨戊生。浙江绍兴人,生于天津。作家。著有回忆录《回忆延安整风运动》《大跃进中的一个乡》《纪念与回忆》等。
到延安前
魏东明1915年10月生于天津市一个贫寒家庭。九·一八事变后在北洋工学院读书时,参加进步活动,并经常撰写文章。1934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是骨干成员。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清华大学的左翼作家联盟。曾主编过《泡沫》《浪花》《北平新报·每周文艺》等文学副刊。
1937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以后,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担任平津首都学生救亡宣传团宣传部长。后辗转到达武昌,任武汉《通俗读物》杂志编辑,后到湖南、广西桂林等地。在湖南时,曾应邀前往长沙的私立岳云中学作《“一二·九”运动的真相》报告。
在社会活动中魏东明结识了陶行知,1939年陶行知聘请他到重庆北碚育才学校,任文学组主任,并担任重庆《生活教育》《战时青年》的文艺编辑。
延安时期
1940年6月,魏东明决定奔赴延安。行前他向陶行知告别,陶行知说:“那边(指延安)正要我介绍一些生活教育社的同志去工作,你去正好。”并请魏东明转告中共中央,他同意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根据地成立生活教育分社。不久,延安正式成立了生活教育分社。
1940年9月魏东明到达延安,先在中央宣传部国民教育科编写教材,就生活教育理论问题,在延安进行了热烈、广泛的讨论。不久延安马列学院改为中央研究院,设立教育、文艺等研究室,魏东明在文艺研究室工作。
在延安工作期间,魏东明曾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候补理事、延安中央宣传部干部、陕北公学教师、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研究员、中央党校教师。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离开延安后
抗战胜利后,按照中央部署,魏东明随东北文艺工作团步行离开延安,前往东北,曾在《东北日报》《长春新报》任记者、党支部书记,并任《前线报》记者,延吉省立一中、吉林省联合高中校长,东北大学教师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西八一革命大学副教育长,南昌大学党组书记、校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文法学院院长。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由江西调湖南,1953年任湖南长沙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1963年任湖南大学副校长,湖南省文联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湖南大学任副校长时,曾在湖南师范学院当过四清工作队的副队长,具体负责中文系的四清。
“文革”中受到迫害。70年代后期,在同学友人谷牧、蒋南翔、韦君宜等建议下,调到北京。1978年到国家科委任科技情报研究所领导小组组长。1980年任《人民教育》杂志社主编。
1982年l月17日,魏东明在北京病逝。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