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6日
回乡创业兴家园
——记志丹县义正镇义正村金海家庭农场主马金海
马金海给羊子上饲料
金海家庭农场果园一角
  通讯员 潘峰 范文静 马云凤 记者 王锋
  在志丹县义正镇义正村有这样一位党员,他努力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通过“农场+合作社”模式,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他就是金海家庭农场主马金海。
   土地流转规模大 种养结合效益增
  立秋时节刚过,记者走进义正镇义正村马金海家,一幅庭院经济的美景映入眼帘。只见果树、鲜花、羊子、家禽、中蜂等一应俱全,形成了现代种养循环生态农业的新模式。
  在马金海的果园里,一排排短枝富士长势良好,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套袋苹果。马金海说:“看我这个苹果,长势是好着了,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给果树上农家肥。现在我这个果园是60亩,今年初步挂果套袋3.8万袋,按照去年的市场果价,估计能卖个3万多块钱。”
  2017年,在外务工的马金海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回到家乡,流转了村上108亩撂荒地建起了果园,发展起了苹果产业。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发展苹果产业的他,就遇到了产业路上的第一个“拦路虎”。
  “以前,我们发展苹果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方面刚开始苹果的长势不好,原因是缺乏有机肥;另一方面就是苹果的果形不正。”马金海说。
  面对困难,马金海没有放弃,他借助县上出台的多项惠农政策的“东风”,积极外出考察学习,虚心请教、多方取经,不仅找出了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还探索出了规模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通过调研,马金海发现自己的果树中的授粉树比较少,授粉树少了,就造成苹果果形不正、商品率低。最后经过考察,村上决定推广小规模种养结合。通过种养结合、发展有机肥,现在村上已经发展短枝富士365亩。
  除此之外,马金海还引进了30只湖羊进行圈养,将羊粪和农作物秸秆搅拌发酵后还田,既节省了果树肥料支出的费用,还保护了生态治理成果。
  马金海介绍说,“每年能产羊粪70至80方左右,能给我的果树提供有机肥,节省成本1.2万元,产的80方粪都给我的60亩果园上了。”
   “手把手”技术赋能 强发展产业信心
  发展家庭农场,技术是关键。多年来,为了能将自己的家庭农场办出规模、办出效益,马金海认真学习相关知识,考取职业农民证书,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不断丰富羊子的种类,拓宽致富的路子。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发展起了9户种羊养殖户,300多只羊子。今年年初,马金海又投入15万元引进了23只辽宁绒山羊。按市场行情计算,一只辽宁种羊羔可以卖到8000元,预计2023年家庭农场总收入可达80万元左右。
  据马金海介绍,他现在养殖4种羊,共102只。102只一年能够产生的效益,就是8万元左右。马金海对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今后,我们还是准备发展更高端一点的种羊养殖,因为这个种羊,能给我们全村后期发展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初步想的是两个计划,一个是高端、一个是中端,高端就是专卖种羊羔,中端就是给咱后期发展做准备,逐步推进全村都发展成为养羊户,养成中端山羊。”
  在马金海的带领下,村上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场+合作社”的模式,帮助带动村民新发展果园1203亩,改造低效益果园345亩,发展湖羊养殖9户236只。2018年,马金海全票当选为义正村党支部书记。
  “自马金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我们撂荒的耕地全都用上了,按树给我们配料。谁干得好,就给谁支持肥料、支持浇水的用具,这两年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我们农民干活可有信心了。”义正镇义正村苹果种植大户曹文玉不仅对马金海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对自家的果园更是信心十足,“今年我套了十二三万个袋子,弘前富士和嘎啦,早品种下来套了6万多个袋子,迟品种套了6万多个袋子,预计果子每斤能卖到3块钱左右,好的就卖4块多,纯收入下来就是十二三万元。”
  据义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润梅介绍,近年来,义正镇坚持发展全镇3万亩苹果产业不动摇,在示范引领上下功夫,以“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狠抓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借助市县配套政策,重点对家庭农场主在贷款融资、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示范家庭农场创建为抓手,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创建种养殖家庭农场436个,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3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