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难想象,70岁了,南志忠依然活跃在教育一线。彩排纠正学生动作,活动提前走位布置……大事小事亲力亲为。每天走进校园,听见孩子们亲切地喊一声“南志忠校长好”,他的心里就无比舒坦。
担任宝塔区新新小学校长4年多,他每天乘坐21路公交车上下班,从起点到终点。晚上回家最后一班公交,车上空荡荡的,除了司机,经常只有他一个人。他笑称:这是我的教育专线。
在延安,南志忠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教育名人。
1974年延安师范毕业后,他留校给延师附小(后改名延职附小)当教导主任,后来成为校长,一干就是36年,直到退休。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延师附小办成了在全国都有知名度的好学校,成为延安小学教育的标杆,至今被人称道。
2005年,他创办了延安创新实验小学,作为延师附小的延伸和补充,这所学校起点很高,一开始就成为教育品牌在延安打响,目前已发展出两所分校。
2008年退休后,他根本闲不住,先是受聘在延安培植学校当了5年校长,之后又返聘回自己一手创建的延安创新实验小学,当了3年顾问。2018年初,又被聘任为宝塔区新新小学校长。
加上最初在子长安定镇唐家川小学任教的经历,到今年,南志忠从事教育工作已满51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51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搞教育。”
延安市教育局原局长白生瑞曾这样评价他:“我就佩服南校长两点,一点是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一点是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如果说延安小学教育有一面旗帜,南志忠就是那个扛旗的人。”
南志忠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能找到一套符合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几十年探索实践,他自认有了答案,那就是——活动育人。
1992年在延师附小,他创立了小小讲解团,节假日总能看到他带领学生活跃在革命旧址,以讲、唱、演的形式为游客讲述延安历史。
2004年,他在小小讲解团的基础上,又组建了延安精神小小宣讲团。他带领孩子们走出延安,受邀奔赴全国各地,在不同场合宣讲延安精神。
延安一大批优秀的孩子就是从“小小讲解员”起步,最终成长为令人羡慕的样子。比如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薛梦涵,比如陕西省唯一的学生少工委委员杨一鸣。此后,小小讲解团和小小宣讲团就像一个招牌,被他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在南志忠眼里,孩子就像庄稼苗,同样的一天天长高、长大,可为什么有些茂盛,有些枯黄?因为他们吸收的营养不一样。活动育人就是给孩子补充营养的过程。
退休后,南志忠受聘的都是民办学校,生源大多是周边农民工的子弟,办学条件与公办学校简直没法比。尤其是新新小学,教师5年内竟然没听过外校的一节课,学生根本没机会参加活动。一个教育者的使命感告诉他:一定尽己所能,给孩子们最优质的教育。他决定在这“一潭死水”里,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
除了延续小小讲解团和小小宣讲团的招牌,他还把安塞腰鼓、陕北大秧歌、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丰富孩子们的课堂。后来,健美操、韵律绳、拉丁舞、花式篮球等发展成校园特色运动,孩子们在学习和玩耍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课余,他喜欢带学生去郊游、野炊,让孩子们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享受童年乐趣。他的目标是,用养成教育和艺术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
都说,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几年下来,新新小学孩子们的变化是惊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有了强健的体魄和丰富多彩的兴趣追求,讲解员比赛、文艺汇演、花式篮球、机器人大赛等各种奖项接踵而来,出彩的特色活动让孩子们脸上多了自信的笑,连戴眼镜的学生都比其他学校少。2019年,代表陕西省去北京参加全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少儿晚会的是新新小学;2021年,代表延安市参加陕西省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的还是新新小学……
南志忠习惯亲力亲为,凡事努力做到最好。学生去市科技馆参加机器人训练,第一次带队的是他,第二次带队的也是他,第三次带队的还是他……科技馆工作人员感叹:这个校长太负责了!的确,他不仅是活动的设计者,更是引领者,学生的每一项活动他都陪同训练,陪同参加,甚至有些孩子不会走十字步,他都会亲自示范,真正身体力行手把手地带领孩子成长。
刚退休那阵子有人劝他:工作一辈子,该停下来歇一歇享受生活了。他们不知道,对南志忠来说,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进步、成长。一离开教育、离开校园,他心里就空落落的,以至于放了假,每天都要在学校待一会儿,心里才会踏实。出门旅游几天,梦里竟然都是学校。
前几天新新小学开学第一课,穿着白衬衣站在台上讲话,70岁的南志忠依旧风风火火,精气神不输年轻人。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工作下去。这些年他心里攒着一股劲儿——要把这所谁都不看好的民办小学打造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样本,然后用事实告诉大家:小学教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文/记者 牛敏 图/记者 邓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