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是旅游者向往的胜地,所以游三峡的诗词歌赋可谓恒河沙数。我这个北方旱鸭子游三峡,必然必须写游记以显壮怀。
(一)
自古以来,长江三峡这人间奇绝的山水画廊,引得无数文人墨客驻足观赏、歌咏吟唱。瞿塘之雄奇,巫山之秀丽,西陵之险峻,早已为世人所知。我们也学古人放舟下三峡,也像古人心在十二峰。
船行江上,只见两岸连山,似无缺处,峡谷险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在大自然面前,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伫立船头,但见悬泉瀑布,飞树其间,“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为声,目遇为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亦乐乎?
古贤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不能。在三峡、在船上,我一时悲、一时喜,一时忧、一时乐。郦道元的《水经注》、李白的《蜀道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诗词歌赋文,时时涌上心头。
巫峡十二峰,南北岸各六峰,我和大多数游客一样,对登龙峰、圣泉峰、朝云峰、松峦峰、集仙峰、净坛峰、起云峰、飞凤峰、上升峰、翠屏峰和聚鹤峰这十一峰所知甚少,唯独对神女峰情有独钟。十二峰中最高的是神女峰,朝迎早霞,暮送晚霞,所以又叫望霞峰。世人不知望霞峰,只知神女峰的缘故,是那块几千年几万年站在悬崖上的神女石。有人说,神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帮大禹治水,滞留三峡,因此神女成了救苦救难的英雄;也有人说,神女是楚襄王梦中的情人,所以神女又成了风流浪漫的情种;还有人说,神女是三峡一位不知名的船工的妻子,望夫归来,于是神女又成了贤妻良母的化身。我不知神女究竟是谁,或许她既是王母的小女,又是楚襄王梦中的情人,也是三峡船工的妻子。有诗人呼喊神女“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用凡人的情怀忖度神女——神女应无恙,千年等一回。
游船江中流,青山两岸走。山水相接处,水拍石、石击水。水拍石万朵梨花,石击水千层波浪。千里长江,千里石刻长廊。读江岸,犹如读史书。磐石坑坑洼洼,伤痛累累,我感慨这水滴石穿的历史和血痕。最令人感慨的是“纤夫石”,千年纤绳磨勒,坚硬的石柱留下条条寸余深的石沟。不知这深深的石沟中,勒进了多少纤夫的汗水和血泪,勒进了多少条汉子的青春和生命。想那条纤绳上,荡悠悠的不是男人的情,不是女人的爱,而是男人的血,女人的泪。两岸不绝的猿声,啼不尽船工纤夫的怨恨;一江不停的浊浪,洗不尽船工纤夫的血泪。
三峡石韵,如诗、如画、如歌、如雕塑、如石刻,你可以尽情地吟唱、想象……
(二)
4月18日,我们朝辞白帝城,弃大船而乘小船,游览大宁河下游的小三峡。
小三峡的第一峡是龙门峡。龙门峡全长三公里,绝壁对峙,山是两壁悬崖,石如天外飞来。左壁上一个个宽九寸、深尺许、相距五尺、排列有序的古栈道孔,向世人倾诉着历史的沧桑。据说,以大宁河为中心的古栈道网,一直延伸到陕西。也就是说,这些石孔,当年连着秦、楚、巴三国。姑且不论是谁凿了这无数的栈道孔,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天梯石栈相钩连”,我只知道这千万个石孔中,凿进了千万条生命,这千百里栈道上,演绎了千百个故事。
过龙门峡,山势有张有弛,错落有致,这就到了巴雾峡。巴雾峡因支流巴雾河而得名。十里巴雾峡,气势磅礴有大景,小巧玲珑如小品。大景小品,相互交织出奇险迷人的景色。“银窝滩”,佐证了千万个船工的不幸。“银窝滩,银窝滩,十船开过九船翻。”翻船太多,滩下银成窝。我感到当年这栈道、这水路,也是“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艰难路。
巴雾峡最使人拍案惊奇的是悬棺。决眦看船右千尺峭壁上的悬棺,我以为是悬着一段历史,悬着一种文化。有人企盼解开悬棺之谜,我不是搞历史的,所以以为解开千年之谜是好事,解不开千年之谜也是好事。解开犹如揭开面纱看美人,真真切切;解不开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别有一番情趣。
滴翠峡是小三峡最长最宽的一段。因为它把小三峡的精粹集聚于此,所以又叫集翠峡。船到滴翠峡,天下起了雨,雨还越下越大。风雨中游滴翠峡,“山色空蒙雨亦奇”。尤其是那些在悬崖峭壁上腾挪跳跃的猴儿,给小三峡平添了几分灵气,几分生机。
滴翠峡中有一个“罗家寨”,据说是双龙镇罗姓人为儿子读书修的。我们没有上去,但我却咀嚼出罗家寨的甜酸苦辣。想那罗姓父亲,在这深山之中,绝壁之上,为儿子修一个安静的读书场所,可谓耗尽财力,费尽心血。那位父亲的良苦用心,不是淘尽这大宁河水可以书写的。
船到小小三峡口,雨下得更大了。我们就在悬崖下、在峡谷间、在两水交汇处、在风雨中,吃了一顿值得永远回味的饭。
(三)
游三峡,游小三峡,千古人物、千古诗文,都涌上我的心头。
李白没有走过剑阁,有人说他凭想象写下了千古绝唱《蜀道难》,我以为不尽然。李白没有到过剑阁,但他曾“朝辞白帝彩云间”。也许“诗仙”是从三峡得到《蜀道难》的灵感的。你听: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你看:枯松倒挂,飞湍瀑流;你想:猛虎长蛇,磨牙吮血。这不都是三峡的情景吗?所以诗人才侧身“西望”长咨嗟!
一部《三国演义》,泼墨秦、楚、巴,聚焦长江水。孙坚跨江击刘表、赵云截江夺阿斗、关云长单刀赴会、吕子明白衣渡江、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尤其是成为兵家范例的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使演义如长江般后浪推前浪,“浪花淘尽英雄”。一百二十回的演义,之所以能波澜壮阔,就是因为有长江水,有三峡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三峡的气势;“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是小三峡的景象;“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是小小三峡的风采。万里长江处处景,风景独好是三峡。
屈子文、李白诗、苏轼词……千古文人,千古诗文,不是我能领会的,更不是我在三峡时能吟唱完的。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只不过是发发千古幽思而已。
问大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