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李旭佳 周明 张乐佳
一
高西沟村,坐落在无定河流域内的一条小山沟,距离米脂县城20公里。半个世纪前,它与其他陕北村庄没有任何区别。
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荒,十年九歉收。面对穷山恶水,勤劳的高西沟人并不认命。
从那个“要粮要田”的激情年代开始,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大胆实践,主动退耕还林还草,将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困山村变成今日的“陕北小江南”,用艰苦奋斗和科学治理摸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榆林考察调研时肯定的话语,道出了这座“老典型”村庄的“创业”真谛。
“那边山上有松、柏、槐、榆、柠条,这边种了苹果树、枣树等,今年统一安了防雹网……”9月6日,行走在高西沟村龙头山,该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细数着殷实“家底”。
治理40座山峁、21道沟岔,建成耕地4553亩、生态林2300亩、经济林1000亩、淤地坝126座……姜良彪说:“拍崖畔、筑地埂、挖水沟……老一辈高西沟人的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大家用绳子把我挂在半山腰撒柠条籽,脑袋、裤腿上都是冰碴子。”1975年的“会战庙梁山”给72岁的村民高治有留下深刻印象。
1978年秋,山洪将后沟水窖淤塞,“娘子军”妇女突击队负责挖泥清淤这项任务,常秀英就是“娘子军”中的一个。
“她带头跳进冰冷刺骨的泥水中,咬牙苦干了20天,指甲盖移位了,腿骨和手指骨关节严重变形……”常秀英的丈夫高增亮心疼地说,“我婆姨总说要听党的话,无论修田、打坝还是运土,她的苦总是最重的。”
“领头羊”高祖玉、“全国三八红旗手”常秀英、“铁嗓子”姬秀珍、“铁肩膀”高锦廉、“爬山虎”常锦栋……在治理穷山沟的壮举中,高西沟村党员和群众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他们的名字刻在了高西沟村绿水青山间。
在高西沟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高西沟人坚持沟坡兼治、林草齐上,山上造林修梯田,沟掌打坝来保持水土,实现粮食增产,保证修一亩、成一亩、丰产一亩;联产承包时,高西沟人把1660亩生态林留归集体管理,使生态林完好无损保留至今;2003年,高西沟村提出“五新”村建设,比全国提出新农村建设早3年……
“1958年,村党支部摸索出农林牧并举的‘三三制’模式,超前退耕还林还草政策40年。”高西沟村第一书记常静说,当前高西沟村已形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发展新模式。
在高西沟村,要入党,必须种活100棵树。
为顺利入党,“80后”高西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利东每次上山打鱼鳞坑时都格外卖力,总选最大最重的油松、侧柏种植。手被磨得全是水泡,他依然咬牙坚持。“老一辈人小心翼翼将树苗‘端’上山,我们不能忘本,更不能让他们白流血流汗。”他说。
“高西沟的发展离不开党,也离不开高西沟人民。高西沟村几代人务实的作风是党员干部带出来的,我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74岁的老党员高锦仁说。他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熠熠生辉。
1963年水土流失治理办法出台、1983年土地承包方式确定、1987年用“数豆豆”方式选举……在高西沟,一直都是“群众的事群众定、大家的事大家议”。
“我们村党支部始终敢闯敢试,需要进行集体决策,村里喇叭一响大家就来了。”姜良彪说,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上的很多事容易达成共识。
持之以恒的决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理念……半个世纪以来,高西沟村党支部“四任班子三代人”咬定青山不放松,带领全村奋进向上,在黄土高原上树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
高西沟村是一面光辉的旗帜。
半个多世纪以来,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四任班子三代人”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把高西沟村建成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这可是我们半个多世纪努力的成果啊!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肯定了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9月6日,站在龙头山上回忆起当时的高光时刻,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依然激动不已,“如今我们坚持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未来,我们还要打造‘大高西沟’,带动周边一起发展!”
沿着这条路子,高西沟人开始了新时代的不懈奋斗。
“这里展示的是稻、黍、稷、麦的区别……”在今年新建成的米脂小米博物馆里,该村第一书记常静向游客讲述高西沟的历史和特色农产品,“我们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小米直播间,通过网络直播让高西沟的农产品走出去,让高西沟的精神发扬出去。”
拍摄乡村故事短视频、网络直播带货、设计村文化墙……找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是高西沟村党员干部每天思考的事情。
在村里确定发展生态旅游的方向后,眼看着这几年来高西沟的游客一波接一波,村民高锦武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
“一开始担心游客吃不惯农家饭,没想到生意还不错。”高锦武说,“正是有了村里的好环境,才有了我们高西沟人如今的幸福生活。”
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让高西沟绿了起来。进入新时代,高西沟更要富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是高西沟村党支部定下的发展方向。
“先进不是白当的,我们要在守护绿色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搭上‘致富快车’。”姜良彪坦言,“高西沟村获得了很多荣誉,如果在我们任上没有大发展,自己都说不过去。”
不负这片青山,不负这方百姓。在高西沟村党支部的支持下,近年来,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自打今年学起养羊,刘海玲没少为羊操心:“每次喂羊后,我都会认真观察羊吃得好不好,有没有啥毛病。白天我在羊圈里看,晚上我就躺炕上通过监控看,满脑子都是羊。”
前不久,刘海玲还学会了在快手、抖音等平台上“晒”羊。“每天都有人问我怎么把羊养得这么好,我以后的日子太有盼头了。”刘海玲说。
受惠于良好的生态,不仅村里的特色产业蒸蒸日上,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9月6日午后,在高西沟村社区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堂生动的“道德大讲堂课程”开课,崭新明亮的教室里座无虚席。
“下面,我们邀请‘陕西好人’模范为大家分享他的故事。”主持人介绍完,村民安静聆听,不时认真点头。“我们加强思想教育,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姜良彪说。
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新建了图书室等基础设施……看着村庄风貌逐渐改善、村风文明持续向好,常静很欣慰。
“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一心扑在村庄发展上。”常静说,“作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示范村,我们村可没有懒人,一个个都忙着致富哩。”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忙于致富的同时,高西沟人并未忘本,因为大家深知,在一片黄土中求“绿”该有多难?守住绿色就是守住幸福。
在高西沟村水保生态展览馆,有这样一张照片:一群妇女围在果园里,为外贸挑选苹果,其中笑得最灿烂的,是高西沟村村委会主任高治前的母亲。
高治前现在还担任村水库看护员,每次只要一下雨,三更半夜他也得去龙头山水库转一圈才安心。“这是几代人努力换来的,责任重大。”高治前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点高西沟人深有感触:“绿被子是幸福,由它带来的硬票子、好日子更是幸福。”如再追问幸福的底色,高西沟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幸福的底色就是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