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车小镇界头庙
●延安(黄龙)农民丰收节
● 马场村高山冷凉蔬菜喜获丰收
● 马场村蔬菜大棚
●庆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饲养的湖羊 通讯员 王华 记者 常青
秋季的黄龙,清凉安逸,草木苍翠,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洁白的云朵,微风拂面,送来耳畔一声声清脆的蝉鸣。所到之处,游客三五成群,或驻足留念,或移步观景,皆沉醉在这座生态之城里。秋天的微风,吹来了惬意舒畅,也吹来了值得分享的好消息——2022年,黄龙县成功通过省级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验收。
近年来,黄龙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规范建设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帮助、提高、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振兴乡村、农民富裕的中坚力量。
1 完善保障措施 拓展产业类型
行走在圪台乡马场村的高山冷凉蔬菜基地,放眼望去,田垄间连片的蔬菜如一条翠绿的彩练尽情舒展开来,入目成画,让人心生欢喜。
“这是我们合作社今年种植的第二茬蔬菜了,预计10月底上市销售,有甘蓝、萝卜和白菜,上茬蔬菜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这茬已经被韩城、山西的客户提前预订了,韩城还有我们的‘马场蔬菜销售点’,预计亩均产值在3000元左右。”圪台乡马场村党支部书记、黄龙县智慧农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荆发明介绍说。
黄龙县智慧农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位于圪台乡马场村,是一家以高山冷凉蔬菜、中药材种植、储藏、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始终以“内联农民,外联客商,坚持有机生产,产业带动,产业振兴”为宗旨,坚持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现代产业之路,朝着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规范化、有机化道路迈进,注册资金50万元,现有成员136户。
“蔬菜产业发展周期短,中药材又是朝阳产业,收益较玉米等传统产业高,发展前景可观,我们这里温差大、生态环境好无污染,种植的高山冷凉蔬菜和中药材品质好,能卖上好价钱。”荆发明说。
据荆发明介绍,合作社刚开始主要种植土豆,2010年开始鼓励社员种植蔬菜,2019年开始种植中药材,发展到现在,建成林下集体经济苍术党建示范田650亩、中药材育苗繁育党建试验田30亩,高山冷凉蔬菜种植2000余亩。
2022年,县上给全县种植200亩以下蔬菜或中药材的农户每亩补贴100元,200亩以上每亩补贴300元,300亩以上每亩补贴400元;2019年—2020年,县农业农村局为黄龙县智慧农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产业发展资金15万元,累计为全县农民合作社争取资金230万元;此外,黄龙县智慧农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积极对接县、乡,邀请蔬菜、中药材专家为社员进行种植和管理技术培训,并以优惠价格为社员代办购买化肥、农药等物资,还会主动为社员联系销路。
“政府有资金支持,从育苗、栽植到管理也有人手把手教,销路也不用愁,大家种植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今年种植了蔬菜120余亩,中药材100余亩。”社员王长全说。
“2022年,合作社预计年收入15万元;同时,我们通过培训推广高山冷凉蔬菜、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带动村里55户农户积极种植,合计实现年产值660余万元,为32户脱贫户提供了务工岗位,实现了较高的社会效益。”说起这些,荆发明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黄龙县认真调研全县产业类型和土地分布情况,力争稳中出新,以试验式开发、盆景式观察、田园式推广为基本方法,逐步实现了“一村一集群,一点一特色”的特色合作社示范带,实现了合作社产业类型“多点开花”。
同时,为了护航全县合作社高质量健康运行,2022年,黄龙县将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和省市级示范社创建纳入全县重点目标任务考核,将高质量发展延伸到了乡镇村组,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积极申报示范合作社补助项目和涉农行业农民合作社可以参与的项目,千方百计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合作社参与农技体系改革、现代园区、产业化项目争取资金达1300万元左右,累计支持合作社达30家以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及时摸清全县合作社资金需求,推送金融机构进行核验放贷,有效解决了农民合作社贷款难题,仅近期发展冷链仓储项目,金融机构向合作社发放贷款便达260万元。
2 开展土地托管 拓宽发展路径
王长路是界头庙镇界头庙村村民,2022年,他家的120亩土地全部托管给了村里的坤塬农机合作社。“我年纪大了,娃们又都不在家,每年种玉米我都为找不下机械发愁,今年把土地托管给村里的合作社后,由他们统一播种、除草、防虫害、收割,签订的服务价格比市场价还优惠,现在种地对我来说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62岁的王长路说道。
“2022年,我们村共签订土地托管合同6250亩,农机合作社依照农时,按照划分的耕作片区,及时开展机械作业,为农户提供廉价优质的玉米生产托管‘一站式’服务,既满足了农户的生产需要,也把更多的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务农打工两不误,以就业务工增加整体收入,村集体也实现持续增收,这真是一举多赢的好事。”界头庙村党支部书记吕玉臣介绍说。
界头庙村积极响应县、镇号召,申报玉米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项目,党支部牵头成立黄龙县坤塬农机合作社承接托管服务,整合资金200余万元,建设占地5亩的社会化服务场地,搭建1200平方米机具棚并完善硬件设施,同时整合村上原有农机具并新购收割机、籽粒机、深松机、无人机等各类农用机械合计30余台,从懂管理、有技术、会经营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中优选理事4名、监事5名,吸纳50名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众为社员,结合个人特长设岗定责,保证合作社规范组建运转,确保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满足农户生产需要。
据了解,2022年,黄龙县在充分调研摸底全县7个乡镇农业发展实情的基础上,在三岔镇、界头庙镇、瓦子街镇、圪台乡、崾崄乡试点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实施社会化托管服务6.56万亩,覆盖群众1925户,其中脱贫户128户;群众将土地托管给专业农机合作社或村集体自有合作社,合作社提供包括旋耕、籽种化肥、播种收割、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土地深松等环节在内的托管服务,将合作社镶嵌在农业产业链上,拓宽了合作社壮大发展路径,同时也破解了小农户规模化生产难题,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3 培育树立典型 示范引领带动
走进黄龙县庆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圈里的湖羊个个肥硕健壮,吃着鲜嫩青翠的青草,圈外站着几个人正商量着湖羊的买卖价格和数量。
“我们是从大荔来的,听其他养殖户介绍,这里的湖羊品质好,今天专门开车过来购买。”大荔湖羊养殖户张某说。
黄龙县庆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现有社员137人,2018年被评为陕西省省级示范社,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截至目前,我们共销售湖羊300多只,收入在30余万元。”合作社理事长乔庆文介绍说。
乔庆文是崾崄乡东沟塬村人,2010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在村里率先搞起了生态养殖,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先富起来的乔庆文,没有忘记乡亲们。2013年7月,乔庆文注册成立黄龙县庆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种养殖技术培训,免费上门指导,突发问题解决……合作社带动包括土专家和种养殖大户在内的村民78户,吸纳贫困户5户,为成员提供了技术学习交流平台,社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迈上致富路,2021年社员户均增收4.8万元。
据了解,自2007年建立首家“黄龙县三岔乡四条梁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以来,黄龙县累计成立1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国家农机示范合作社1个,省市级示范社38家。合作社成员总数5876户,带动非社员户3118户,专业合作社成员户数和带动非农户数已覆盖全县264个村民小组,占总农户数的95%以上。
“2021年,合作社销售产品总值1.2亿元,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的产品总值4213万元,由合作社为社员统一购置的生产资料1235万元,社员人均收入达2.06万元,合作社真正成为群众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有力推手。”县农经站站长罗叶军介绍说。
4 开拓销售渠道 增强助农实效
2021年11月13日,由陕西省农业厅主办的陕西省合作联社协会年货节在西安市举办。来自黄龙县的惠民薄皮核桃专业合作社、振荣核桃专业合作社在黄龙县农业农村局的组织带领下,带着生产的优质核桃系列产品参加了这一盛会。
薄皮原味核桃、椒盐核桃、焦糖核桃、核桃酥……在黄龙县农产品展区,皮薄肉厚、口味油香、营养丰富的黄龙优质核桃,及由其制成的琳琅满目的各种核桃制品,一经展出就大受欢迎,吸引了众多参会者和企业代表驻足品尝并下单购买。
“每次在年货节上我都能签到核桃销售大订单,感谢县农业农村局为我们搭建的这一平台,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给了我们合作社发展的信心。”惠民薄皮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建民感激地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年货节了,处在核桃天然优生区的黄龙县,再加上社员们的精心管理,合作社每年核桃产量在630吨,年均产值可达130万元。
“为了让好产品走出去,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县里的优秀合作社,带着各自产品参加省年货节,年货节在各类产品和企业、顾客间牵线搭桥,让合作社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为农民创收致富增添了一条新途径。仅2021年年货节上,合作社完成的订单成交额就达53万元。”罗叶军介绍说。
黄龙县着力开拓合作社销售渠道,不断开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积极对接电商平台,组织“农超对接”“丰收节”“年货会”等活动,全县合作社现在省市建有销售门店11家,线上实现销售的合作社达20家,同时全县70%的合作社获得了农产品合格证,已入住超市的合作社产品达4类。销售渠道的拓宽,免去了合作社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让社员的信心越来越足,不断发展壮大的合作社真正成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合作社里奏响致富“交响曲”,让老百姓的产业有声有色,日子有滋有味。黄龙县将继续深化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工作,做好“清理整顿”“培育骨干”“典型带动”“整合提升”“发展产业”壮大和扩展合作社的五篇文章,着力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步伐,奋力谱写黄龙县“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