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然(1906~1984),现代作家、诗人。原名李家齐,笔名又燃、罗曼、李则兰等。浙江慈溪观城镇人。
到延安前
李又然1906年4月16日生于上海,2岁随母回故乡。1921年进上海交通银行学业,1926年入上海南洋高等英文专修班,后转上海群治大学法律系。1927年旅欧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哲学系,参加法国共产党所属中国支部,结识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赤光》撰稿;1932年回国,从事世界语研究。1933年9月,任来华访问的“世界反战大同盟”代表团副团长、法国作家保尔·瓦扬·古久里的翻译。为《涛声》撰稿,1935年加入反帝大同盟。
延安时期
1938年元旦后一天,李又然到达延安,住在第一招待所。边区政府招待文化人,毛泽东在大门旁迎候。李又然进去时,周扬介绍说:“这是李又然同志”。李又然还听过毛泽东两次讲话,感到十分亲切,因急于工作或上前方,投书毛泽东,要求谈话,毛泽东亲笔回信:“可以一谈”。李又然与毛泽东谈话刚开始,张闻天来电请毛泽东开会,毛泽东回答:“和同志谈话,不去了。”毛泽东和李又然足足谈了两个小时。最后毛泽东说:“你两个问题,一个上前方,一个工作。前方什么时候都可以去,还是先在延安工作吧。”于是李又然进入边区“文协”,后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李又然就转入“文抗”。
李又然在延安担任中央军委编译处编译,兼任延安女子大学、延安大学教职。为《七月》撰稿,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延安中国文艺协会、文艺界抗敌协会执委,《谷雨》主编,常在延安报刊上发表散文。
1942年,李又然去找毛泽东,谈话中李又然说:“毛主席,文艺界有很多问题!”毛泽东听后,脸上行显出很深的愁容,一声不响。隔了很久,毛泽东突然说:“怎么有一个人,又懂政治,又懂文艺!”李又然说:“要是瞿秋白同志还在就好了!”过了一会,李又然又说:“毛主席,什么时候文艺界开个大会,毛主席亲自主持!”毛泽东始终一动不动地站着,头深深地埋着。
之后不久,毛泽东就开始找人谈话,找了很多人谈话后,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李又然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王实味受批判时,王实味不服,提出脱党。李又然很欣赏王实味的才华,很着急地问萧军:“萧军呀,你不是和毛主席很要好吗,你到毛主席那里去一趟,问问王实味到底怎么回事呀?听说王实味要脱党,那会影响不好呀,王实味是个好同志呀!”
萧军经不住李又然的一再催促,真的去找毛主席了,他问毛主席:“王实味到底怎么回事?听说他要脱党,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毛主席说:“这件事你别管!”于是再没人提王实味的事了。
有一次毛泽东去看望“文抗”的同志们,在丁玲住处,毛泽东问李又然:“最近身体怎样”,接着又问:“要不要到莫斯科去养病?或者香港,不过那边可能发生战争。”最后说:“香港或莫斯科随你喜欢。还是到莫斯科去吧!”李又然表示,哪里都不去,就在延安坚持工作。毛泽东写信给李又然:“又然同志你身体不好,生活又苦,有什么事,我替你办……”李又然没有回信,他感动但无法启齿。
离开延安后
1945年李又然赴东北,任合江省立联合中学副校长,文协东北总分会常委,哈尔滨大学文艺学院院长,《文艺》主编,吉林省吉北联合中学校长,主持筹建吉林省文联,任吉林文协主任,《文艺周刊》《文艺月刊》《文艺月报》主编,广西省委文艺工作团政委;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政治部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从事编译,后调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员,政协土改工作团第二十一团党委委员。曾出席第一、四次全国文代会和第四次作协代表会。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执教涿鹿师范学院、怀来师范学院,继入商务印书馆。
1977年起,陆续在《诗刊》《长春》《北方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诗文。1979年纠错,恢复名誉。并参加第四次文代会。1984年逝于北京。
李又然从20世纪20年代起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国际家书》及其增订改名《伟大的安慰者》《李又然散文集》;译有纪实文学《马克思》《玛鲁夏》,诗选《聂鲁达诗选》《波特夫诗选》,剧本《任性的玛丽亚纳》。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