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愉快的课间活动 ●体育课形式多样 ●教师进行课题研讨活动 ●老师在辅导作业 ●实验室课堂 ●洛川县特殊教育学校 通讯员 张敏 记者 樊小帅
“这份奖励既是荣誉也是鞭策,今后,我会在三尺讲台上尽己所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洛川县召开2022年教育大会,安善社区幼儿园教师王盼在获得县级优秀教师表彰后高兴地说。
教育大会表彰了全县7个支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100名“优秀教师”“优秀校(园)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学生”,共计发放奖金68万元。
近年来,洛川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县域教育综合改革,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奠基”纳入五年发展规划中,加快“教育奠基”实施步伐;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发展人才基础,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提高教育高质量发展,保持县域教育持续向好发展势头。
▶ 守初心,让乡村教育绽放光彩
“学校管理严格,老师认真仔细,孩子在学校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懂得感恩。”近日,洛川县土基镇上西湖村陈莹莹的母亲在谈到土基镇初级中学对孩子的培养时赞不绝口。
陈莹莹是土基镇初级中学刚毕业的初三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延安市第一中学创新部录取。陈莹莹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老师及学校的严格管理。
然而在2018年9月以前,土基镇初级中学还是一所不被家长认可,不被学生接纳,不被老师认同的学校,全校三个年级仅有37名学生。
“校园内杂草丛生,教室内外破烂不堪,教风不正,学风不浓……整个校园没有一丝生机与活力。”刚调任土基镇初级中学担任校长的郭东平回忆道。
郭东平面对当时的现状,内心感慨万千,也在心里暗暗立下了誓言,一定要竭尽所能把这所学校办好。经过认真思考后,他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办学思路,以教师工作作风建设、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学校文化和环境建设,学生的学风和人生观建设为抓手,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将学校残缺不全的破旧桌椅全部更换一新,其他硬件设施也得到一定的改善。
“郭校长来以后,我们学校教师的培训费用逐年增加,由原来的一年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一年3万元,还不定时邀请县域学科工作室及县城内的名优教师下乡进行业务指导,开展‘异课同磨’活动,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该校教育主任冯妮娜说,学校的硬件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长经过培训,思想认识提升,家校共育成效显著。
学校在日益变好,学生的成绩也在稳步提升。今年毕业的初三学生常显铸在2019年入学时,成绩在班级倒数,家长对孩子失去了信心。但是学校没有放弃,经过师生三年共同的努力,常显铸今年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我真的太高兴了,真心感谢咱土基中学……”在谈到孩子的成绩时,常显铸的妈妈激动不已。
如今土基镇周围的村民对土基镇初级中学的评价越来越高,更多的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上学,在村里时常能听到一些对学校认可的声音。
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学校已有220人。在今年的中考中,初三共有45名学生参加考试,19人考上高中,土基镇初级中学升学率从原来的10%左右达到了40%,家长们敲锣打鼓,排着队将23面锦旗送到学校。
“遍栽桃李树 广育栋梁才”“感恩母校铭记师恩”……一面面锦旗上的话语饱含着家长无尽的感谢。
土基镇初级中学是洛川县乡村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洛川县紧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短板,精准发力,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统筹规划建设乡村学校布局,不断对学校进行续建、改扩建;加强队伍建设,平均每年招聘特岗教师100多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配强师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突破地域限制,实行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开展远程智慧互动课堂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一如既往地抓好“控辍保学”,不断挖掘办学潜力,鼓励特色化办学和学校内涵发展,促进育人方式转变,缩小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进一步推动学校发展,着力振兴乡村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据了解,洛川县乡镇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0所,其中初级中学4所,小学16所,在校学生6900余名,有不少学校获县级以上荣誉。2022年3月,旧县镇中心小学被市教育局、市督导室评为延安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2020年,交口镇中心小学、洛川县老庙中学被延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校园;2020年,石头镇中心小学被市教育局、市教育督导室评为延安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 抓质量,让高中教育提质增效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栽培,同样也得益于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近日,谈起在延安市第一中学创新部学习的这三年,毕业生张好表示自己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张好是创新部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今年以556分的成绩被理想的大学录取。然而,这个成绩对张好来说却实属不易。
“张好2019年的中考分数排名在全市3000名之后。”班主任张妮解释道,根据历年来全市高考一本数据分析,全市中考3000名以前的学生考上一本的希望更大,很显然张好并不在范围内。
“大家都知道,对于学校来说,好的生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当年的生源条件却很一般。”延安市第一中学校长刘龙说,2019年创新部成立,设立4个教学班,共计招收学生124人,而全市前3000名的学生延安市第一中学只招到了37名。
“生源不占优势,那就从其他方面下手,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创新部成立时刘龙的真实想法,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朴实的心愿。
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创新部实行小班额授课标准。“原则上每个班不超过35人。学生数量少,有利于教师实行‘因材施教’,学生可获得教师更多关心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效率。”教师张妮认为小班额授课好处颇多。
“为了适应新高考,首先我在课前会查阅大量资料认真备课,搜集一些新的题型,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题目,寻找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模式。”张妮说。
“尤其到高三,其实孩子的心智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但是面对高考巨大的压力,这一年来,我的工作就是为孩子们做好后勤服务。”班主任寇婷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这三年来,自己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真心的陪伴。
“我们有一支业务过硬、责任心强和勇于担当的班主任团队和师资团队。”创新部主任高鱼仓说,“创新部的18名老师中,有11名是省、市级教学能手,还有4名是从延安、咸阳聘请的名优教师,可以说师资力量相当雄厚。”
“精细管理工程,师资培育工程,质量提升工程,铸魂育人工程”,三年来的真抓实干、守正创新、不断突破,使得学校在今年的高考中获得了理想的成绩。据学校数据统计,创新部124名学生,今年一本上线人数92人,上线率74.2%,二本上线率100%。
“这一天,我们已经等了3年。这一仗为我们赢得了‘面子’和‘尊严’,同时也提振了士气。”在谈及学校今年的高考成绩时,高鱼仓显得格外激动和兴奋。
今年高考,延安市第一中学取得了洛川县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也是该县高中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洛川县以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为契机,实施铸魂育才、师资培养、精细管理、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将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纳入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深化与无锡教育合作,推动育人理念、管理模式、教师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改革创新,除招录特岗教师外,每年还根据需要招聘合同教师和专业教师若干名,安排不少于50万元,用于“国培计划”、省市培训、县内赛教、和“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大力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高中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今年8月份,洛川中学和延安市第一中学进行合并,优化整合资源,目前洛川县只有延安市第一中学1所高中,在校学生3748名。”洛川县教科体局副局长迂花玲说,与2021年相比,全县一批本科上线率由6.65%提高到13.43%,提高了6.78个百分点;二批本科上线率由57.4%提高到72.23%,提高了14.83个百分点,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目标。
▶ 重发展,让特殊教育焕发活力
“注意跟上速度,身体的重心,准备,走!1、2、3、4……”近日,在洛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羽毛球训练场地上,教练何良玉正在对王佳琦和其他队员进行技术指导。
今年14岁的男孩王佳琪是洛川县老庙镇人,被诊断为轻微智力障碍,2018年入读特校,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王佳琪学会了不少技能。
“可能是以前周围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性格内向,比较自卑。”何良玉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观察到王佳琪的运动天赋、模仿能力很强,而且身高、臂展都很占优势,于是在2019年组建校羽毛球队时就优先将他纳入。
球队组建后,每天两小时的训练,就成了王佳琦和队友雷打不动的“作业”。为了保证训练质量,教练还根据他的身体素质,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在关注比赛成绩时,还随时关注他的心理问题,“希望运动能够给他带来快乐,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两年来,王佳琪在教练的带领下持之以恒地刻苦训练,终于在2021年10月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项目比赛中,获1金1银。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每一个看似平常的动作背后都凝结着比常人多出数倍的努力。”王佳琪的班主任老师说,运动对他的改变很大,现在的他开朗活泼,也变得大胆、乐观,更自信了。
王佳琪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学校的培养。特校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近年来在羽毛球项目上屡创佳绩,2021年10月,在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斩获2金4银2铜的骄人成绩,学校集体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19年9月,代表陕西省参加第十届全国残运会时斩获1金2银3铜;2017年参加全国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斩获1金6银。
学校在重视体育运动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合适的特殊教育教学体系模式,创设多类型社团兴趣小组,通过随班就读、特校上学、送教上门使每一个适龄残疾孩子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用优质的特殊教育资源惠及不同残疾障碍类型的每一名儿童少年,着力解决各类残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
“我们‘因生定策、一生一案’地精准实施‘送教上门’政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各类重症残障儿童少年在家就能接受适合的教育。截至目前,累计送教共70余人,3000余人次,其中许多孩子在认知、自理、康复等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该特效副校长李培佑说,学校配置了资源教室、康复训练室、情景教室等22个多功能康复训练室,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根据脑瘫学生康复的实际需求,打造‘康教结合、寓教于康’的特殊教育模式。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康复教师,目前参加康教结合的学生多达20余人。”该校校长党文龙说。
洛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是延安市特殊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也是洛川县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洛川县重视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升专业康复水平,优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严格落实特殊教育教师津贴,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多措并举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做到有教无类,让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人生都有出彩机会,目前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据了解,洛川县目前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也是延安市唯一一所集智力障碍、脑瘫、孤独症等多重残疾康复教育为一体的寄宿制综合特教学校,曾荣获陕西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称号,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示范特教学校。其生源涵盖了延安市两区十一县,共有153名学生,其中在校生108名,送教上门学生45名。目前已有10余名送教学生回归特校上学,3名学生到普校就读。如今,多名毕业生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岗位,独立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全县教育发展水平跨越提升,教育质量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全面建成教育强县。”洛川县委书记张继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