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7日
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我市全力推进食品药品领域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记者谷嫦瑜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食品、药品7个方面工作重点,以市食药安办名义印发了《深入开展食品药品领域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并联合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全市食品药品领域作风突出问题整改。
  ——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农药兽药使用管理。市农业农村局持续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市定量检测农产品样品396个,完成全年计划的63%,合格率为100%,完成省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120个、省级畜禽及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定量检测20个、省级生猪等畜禽屠宰质量安全风险定量检测17个,省级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未发现存在添加违禁兽药、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全市查处使用假劣兽药案件3起,受理投诉举报案件2起,收缴无批文、过期的伪劣兽药及投入品43种,价值1.5万元,收缴罚款0.55万元。开展春季农资市场整治专项检查、农药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等市级督查,收缴假劣质农药382.56公斤,罚款79500元,罚没款合计82694元,整治行业乱象19起,发放整改通知书12份,处理投诉举报3起,办理农药案件19起,办结19起,立案查处19起,依法取缔无证经营门店(含流动摊贩)4个。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非法添加、虚假宣传、无证照生产经营、网络非法销售等违法行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深化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以酱卤肉、糕点、面皮、鲜面条、桶装饮用水等为重点产品,结合国抽、省抽抽检不合格案件处置工作,检查相关生产企业、小作坊12家,发现并查办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案件4起。
  ——持续开展冷链食品市场排查。我市制定了《延安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工作方案》,目前我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正在做最后启用准备。相关部门检查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第三方冷库经营者等2861户次,未发现问题。
  ——夯实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有效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联合市教育局和卫健委组成四个督导组对全市各县秋季开学工作进行督查,共检查学校食堂820户次,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2743户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9份;强化校外托餐机构监管和备案公示,对全市770所供餐学校食堂以及8家集体用餐配送企业进行全面彻底检查、清理,对全市402个校外托餐机构备案登记情况进行了公示。
  ——深化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整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全市“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安排,深入开展涉老“食品”“保健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和假借专家义诊、免费旅游、健康咨询讲座等方式推销“保健”产品及直销名义进行传销、虚假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自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检查特殊食品经营单位1144家(次),检查覆盖率25%,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经营单位249家(次),检查覆盖率40.95%,保健食品经营单位895家(次),检查覆盖率22.76%。检查发现风险隐患问题47个,目前均已整改到位。
  ——排查肉制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推动肉制品质量提升行动,对卤肉作坊,严查使用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以及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等肉类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防腐剂的违法行为。全市3家肉制品生产企业在产品结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全力保障用药安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以疫情防控及五类药品管控为重点的飞行检查,规范经营和售卖五类药品,要求各零售药店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五类药品售卖政策;通报了各区县追踪排查率,逐步提高追踪排查效率。全市通过药品综合业务系统已完成日常检查48家次,排查五类药品风险数据98条。
  自食品药品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查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06件,办结102件,罚没款39.8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