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0日
碧水青山绕龙城 共绘幸福新画卷
    ●游客在“风车小镇”游玩
    ● 黄龙蔡家川康养基地
  城市环境洁净美丽,乡村风景秀美多姿,蔚蓝天幕下的黄龙美景如画,让人如痴如醉。
  这十年,是黄龙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的十年。十年来,黄龙县锐意进取、砥砺奋进,描绘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全县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7.63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2.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5181元增加到2021年的3426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5813元增加到2021年的12955元。
  黄龙儿女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毅力,让这片广袤的大地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生态文旅跑出加速度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生态旅游,已然成为黄龙县这座城市的流量密码。
  黄龙县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四季景色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87%,素有“陕西的一叶肺”和“天然氧吧”的美称。夏日的黄龙,是一个清凉世界,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青山绿水间,可以感受生态之美,体验小城的“慢生活”。
  何为美丽乡村?走进白马滩镇圪崂村,可以得到答案。
  圪崂村依托生态自然优势,在不大拆大建、保留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统一规划,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打造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印象圪崂”诗意田园村庄。
  近年来,白马滩镇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打造了山水碾子湾、美丽尧头、印象圪崂、东周古寨等美丽宜居乡村,实施澽水河生态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靓丽外装,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群众依托生态旅游成功转型,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白马滩镇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澽水古镇、激情露营”旅游发展为主题,打造以历史文化深度游、生态乡村绿色游、休闲康养体验游、“延安精神”研学游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出“印象圪崂—美丽尧头—山水碾子湾—秀美白西—神道岭景区”等多条精品旅游路线,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运动主题酒店、高端民宿、农产品深加工厂,自驾车露营地、帐篷营地;修建完成沿河环形步道6公里、生态停车场3处、标准化公厕2座,新增农家乐13家、民宿8家,年销售预计达2000万元,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黄龙县依托丰厚的生态自然资源禀赋,突出生态旅游全业引领,以“旅游+”和“+旅游”为主线,积极推进文旅、体旅、农旅、工旅和森林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构建了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全县围绕康养度假这一主线和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等3个支撑,以瓦子街镇、石堡镇、白马滩镇为节点,培育形成旅游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分类推进、完善要素、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加快吉家河文旅康养综合体、悠然山居康养中心、梁家河渔业微循环养殖园区、冰雪赛道等项目建设,争取承办山地自行车、马拉松、滑雪滑轮等中省体育赛事,推动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不断优化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繁荣美食街区,持续挖掘市场消费潜力。
  民生保障提升百姓幸福感
  经济发展推动民生保障,进而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据统计,2016年以来,黄龙县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89个,完成投资105.36亿元;建成保障房小区9个,改造老旧小区57个、棚户区8个,全民健身运动中心、行知实验学校、黄中教学楼、镇村污水处理站等项目建成;改造国省干线、农村公路190.6公里,榆蓝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城乡公路更加通达便捷。
  同时,该县新建“微型”便民停车场9个,增加车位165个;增设河道景观8公里,新修、加固河堤9.33公里,沿河步道、自行车道15公里,水景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4处,绿化总面积98.7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8.2平方米,设置30余处居民休闲健身区,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近年来,黄龙县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
  十年来,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黄龙县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该县聚焦基层治理、便民乐民、教育卫生等民生之急、民生之难、民生之忧,创新改革服务举措,以“小切口”入手,传递民生温度,这些小小的求新、求变,给了人民群众更大的信心和期待。
  近年来,黄龙县坚持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科学系统规划城乡建设和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城市供水、通信网络、便民停车、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行动,启动西北地区首个“行走的医院”等项目,让城市更宜居,让家园更美丽。
  县粮食局家属楼楼体重新粉刷,新加装的电梯格外耀眼,让该小区的居民们心里美滋滋的。小区居民刘先生高兴地说:“小区水泥地坪是重新打的,进水、排水都改造了。电梯一加,我们上下楼就方便了,楼面也做了保温层,楼顶上防水也重新加强,我们住在这里冬天不怕冻,夏天不怕连阴雨。”
  石堡镇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阳说:“县上积极顺应群众期盼,转政府‘下单’为群众‘点单’,因地制宜制定‘一楼一策’、标准适中的改造方式。对照宜居示范小区创建标准,确保应改尽改。老旧小区改造主要通过雨污分流、外墙粉刷、健身设施配备等措施,进一步改善老旧小区的整体环境。”
  为了让群众大病不出县、看病不出村,今年3月,黄龙县启动西北地区首个“行走的医院”项目,为各镇村配备了42套全科医生助诊包、56辆健康巡诊摩托车以及3辆基层健康服务车,并与14家三甲医院50多名专家团队建立免费门诊关系,方便群众就医。“行走的医院”是服务群众健康的惠民举措,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有力地助推黄龙县医疗工作重心下移、医疗资源逐级下沉,全力推动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打通黄龙县优质医疗服务基层行的“最后一公里”。
  “自从有了‘行走的医院’后,给村民带来了不少方便,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得到疾病治疗和健康咨询。”村医贾晓萍说。
  一张张民生清单的落实,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投产,使社会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不仅提升了黄龙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居环境改善增强群众获得感
  短短十余年,黄龙县完成了从青瓦土屋到楼群鳞次栉比的大跨越。
  十年前,黄龙县城周边的水磨湾还是一片宁静的乡村。两岸有庄稼,林中有村庄。除了土墙青瓦的民居掩映在村庄,只有些许砖混结构的楼房与之呼应,丝毫没有现代城市的影子。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痕迹打破了这里的宁静,高楼林立,一到夜晚,灯火璀璨。旅游旺季时,聚集大量人流,让这里变成了“不夜城”。
  水磨湾的发展,是时代的缩影,也是近年来黄龙县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见证。
  近年来,黄龙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突出县域发展优势,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全域文明创建、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等工作相结合,统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各项举措,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该县推行“人居环境+”模式,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思路,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文明创建、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盘活乡村经济,将农副产品变为旅游产品,切实提高群众收入。该县先后打造了魅力梁家河、印象圪崂、偏石民俗村、神奇苜渠、党安新村等一批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如今,行走在黄龙,一路走来,路面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河水清澈见底,不仅让人们看到了黄龙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从广大干部群众脸上看到了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十年弹指一挥间,黄龙县以生态旅游为引领,着力构建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跃然眼前,正在为县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越来越多的“源头活水”。
  本组稿件由记者 王垠山 杜音樵 通讯员 窦可军 白杨越 王华 高孟侠 高亚丽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