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黄土大地晴空如洗,山峦绚烂,田野处处糜香谷黄、菜绿果红,农家男女忙碌不歇,最是好景怡人。
在安塞区坪桥镇王家湾村,村民曹种珍正在自家院子里忙着用传统的脱粒方式“梿枷打”来脱糜子的粒。曹种珍说,黄米饭是陕北人千百年来的重要主食之一,虽然现在可以实现机械化春耕秋收,但是自家种的这些糜子,她还是喜欢用梿枷脱粒。
“如今生活条件好,顿顿有大米白面吃,黄米倒成了稀罕物,城里人抢着买呢。”曹种珍告诉记者,她家的30多亩地里种了谷子、糜子、豆子等好几种杂粮,今年雨水充足,是个丰收年,庄家收成都很好。最高兴的是,她家的糜子早早就被预订出去了,一共能卖2万多元。
“我现在只收割了一部分,还有一些糜子在地里长着。”曹种珍说,她得加紧收割的速度了。顺着她所指的方向,记者放眼望去,一大片金灿灿、沉甸甸的糜穗挂满枝干,在秋阳的映照下,正散发着金红色的光辉。
打完糜子,曹种珍又到自家的玉米地里拾掇起玉米棒来。一大堆玉米棒金黄金黄的,仿佛把黄土高原秋的丰收全都吸收到自己饱满的颗粒中去。
曹种珍双手拾起玉米棒高兴地说:“今年玉米长得特别好。现在政策好,国家大力支持农民种粮,不仅给我们种子、肥料,派技术员定期到地里指导,还有不少种粮惠农补贴。农民种地的投入大大减少,收入大大增加,大家都对种粮越来越有信心。”
前来给曹种珍帮忙的吴大爷也感慨道,玉米浑身都是宝。现在村民种玉米、收玉米都有机器了,掰了玉米棒以后,玉米秸秆也都直接粉碎,可以用来做食草家畜的有机饲料,或者直接粉碎了翻入地里当有机肥料使用,肥力特别好,来年这片地的庄稼就长得更好。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切实提高粮食产量,有力增加农户收入,安塞区坪桥镇今年积极落实各项种粮、惠农补贴政策,通过推广密植高产玉米栽培、适时早播、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提高了全镇粮食产量,带动了农户增产增收。特别是进入秋收季节以来,该镇早谋划、早行动、早安排,通过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民适时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近年来,安塞区紧盯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坚持把粮食稳产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安塞区共播种粮食面积25万余亩,粮食产量预计超过6.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