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果园里无人机作业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 记者乔建虎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深秋的延安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极目远眺,漫山遍野色彩斑斓,硕果累累,家家户户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党的十八大以来,承载着老区226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延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业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延安的发展锚定了新方位,注入了“新血液”,取得了新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高质量发展意识越发深入人心,产业转型升级道路越走越宽广,圣地人民正奋力书写延安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
1高端能化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
产业是强市之基、富民之要。
2021年,延安经济成功跨越千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均财力稳居全省前列,延安的转型之路迈向新征程。
而在这份亮丽成绩单上,更耐人寻味的是,石油工业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42.1%下降为2020年的22.4%,非油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5年的28.5%提高到51.3%。
“增”“减”之间,折射出的是延安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更彰显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威力。
翻开延安多年来的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陕北石油开发史,更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寻求转型之路的探索史。
曾几何时,“油主沉浮”的单一产业格局将延安经济与震荡不断的油价捆绑,难以喘息。
“必须要改变产业结构,实现彻底的转型升级,这是唯一出路。”面对现状,延安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技术,重金投入高端能化项目……延安产业项目焕然一新。
位于富县的延长石油延安能化公司聚烯烃产出车间,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一袋袋聚烯烃产品在7条包装线经过封装、检测、打包后被整齐地放在库房,等待着通过铁路发往全国各地。
富县油煤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延长石油集团投资的一家集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化工企业,主要生产聚乙烯、聚丙烯、丁醇、乙丙橡胶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推进煤气油向高端化工产品转化。
“上半年延安能化共生产聚烯烃产品34.1万吨,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延长石油延安能化公司聚烯烃聚合中心经理寇宇新说。
时间前移,2020年11月,延长石油炼化公司生产的丁二醇(BDO)产品走向市场,标志着延安能源转型升级从中低端“跟跑”向中高端“领跑”的华丽转身。
2021年4月8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公司——中国中车集团中车株洲所延安新能源产业园(轮毂园区)落地,开辟了延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延安最大的产煤县黄陵县,过去原煤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煤矸石,正在变废为宝;它被送入电厂,去年发电共30.9亿千瓦时;发电后产生的炉渣,又被送往生态水泥厂和粉煤灰砖厂,被制作成为新式建筑产品,用于蒙华铁路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
黄陵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浩云说,一块煤矸石被“吃干榨净”的旅程,正是延安能源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化工产业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不断延伸的过程。
多年的转型升级努力,推动了延安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高端能化强市,让工业链条不断延伸,更加健康多元的经济业态,让延安逐渐告别传统资源型城市的面貌,城市形象愈发多彩。
市六次党代会上明确,延安未来五年将围绕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着力打造油气、煤电、能化、文旅、农业五大千亿级和先进制造、新经济两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下一站的延安,更值得期待。
2乡村振兴绘出新画卷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著名诗人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不但跃动着自己对这片红色热土的赤子深情,也吟唱出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的崭新变化。
如今的延安,正大步行进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向好向新的变化每日都在上演。尤其在延安的广袤乡村,绿树满山、红果遍地,乡村振兴的春潮在塬梁峁川里汩汩涌动,滋滋浇灌着这片希望的田野。
延安脱贫,苹果立功。最近,洛川县的53万亩苹果陆续成熟。在当地,农民95%以上的收入都来自苹果。小苹果化身“致富果”,带给群众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10月15日,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杜文选在自家果园里刚和苹果代办马永刚谈好了今年苹果的价格。
苹果卖出了好价格,杜文选脸上满是笑容。“6亩地,今年套了8万多个袋,能产5万多斤苹果,全部卖出去收入24万元不成问题。”
四季卖、卖八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延安果农收到越来越多的全球订单。今年10月10日,搭乘冷链车的40吨延安苹果出现在迪拜水果市场。截至目前,洛川苹果已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阿联酋、迪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说,近年来,延安持续推进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推广果园种草覆盖、“豆菜轮茬”、“果畜沼”生态循环、绿色防控技术,坚持走绿色高品质发展之路,苹果的生产水平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为延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蹚出了一条新路。
与此同时,延安近年来倾力打造品牌农业,延安小米、蔬菜、地椒羊肉、红枣、核桃等地域特色产品40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6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延安名优农特产品开始走俏市场、引领市场。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370.46亿元,交出了“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的发展成绩单。
产业日渐兴旺,延安底气更足。正如贺敬之在《回延安》里所赞颂的那句——“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如今在延安的乡村大地上,更加亮丽多彩……
3创新驱动绘就发展新底色
一股高压水流在甲醇水罐罐顶划过,一块直径0.5米的圆形钢板和罐体随即分离,延安能化公司运用水力切割技术对带料储罐切割开孔,成为我国化工行业水力切割技术在带料储罐中的首例应用;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引进两套世界顶尖水平化工生产装置,成功生产出一系列附加值更高的高端精细化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近年来,延安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成果不断、频频刷屏。
延安能有如此大的变化,源于延安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延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造就了延安科技成果不断井喷的现象。
走进延安高新区创新科技产业园思明机电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生产着。
西安思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柏林给记者演示了装置产品的功能:“通过我们这个装置就可以让它动起来,你看这是普通水,只要放进去有温差,就可以进行高速旋转。这个热能变换成了机械能,有了这个机械能,我们就可以进行各种转化了。”
王柏林所说的这套装置,属高精加工技术,可以应用到垃圾焚烧发电、汽车电瓶充电等相关领域,还将进行军事和航空航天器件研发制造,能够有效助力延安高新区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高效发展。
延安还借助科研高校的智力支持,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围绕延安产业需求与企业联合攻关,推动延安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2020年,延安大学与延安守山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油田技术。双方联合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油田系统已经完成小批量生产,据测算系统显示可实现节能降耗达40%~50%,节省人力成本60%左右,大幅投产后年利润可达2000万元以上。
“我们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分析技术赋能传统行业,并在现有的数字化油田技术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提升,面向石油行业诸多卡脖子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与产品研发。”参与研发的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白宗文说。
位于富县茶坊街道咀头村的延长石油延安能化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坚持创新发展,生产的PE23050新型材料管材,在10MPa、20℃的条件下,能够保证50年的使用寿命。去年4月成为首个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国产多峰PE100级管材料。
延长石油延安能化公司科技与质量管理助理主管刘艳会介绍说:“我们的产品先后获得了国家、行业认可的PE100级管材料所需的全部‘身份’证明材料,这为后续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延安最大的科技孵化器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位于高新区。该中心通过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加速成果应用转化、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推进创新协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保障,按照“平台+人才+项目”的思路,发挥促进中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时下,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给圣地延安注入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发展动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相继落地,科创资源加速聚集。
目前,通过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延安已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0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36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并高效精准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100余项,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日益成为延安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延安创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延安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许军介绍,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依托延安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体系,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同时积极搭建“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科技创新资源与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平台,高效精准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100余项,有效推进创新资源向延安聚集,让创新驱动真正绘就延安发展新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