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传统 培育时代新人
我市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记者 王垠山 贺秋平
学生创新课堂形式,认真学习延安精神 常延东摄
“青年,中国青年,延安吃的小米饭,延安穿的麻草鞋,为什么你爱延安?”
深秋的宝塔山下,中学生于昊然正饱含深情朗诵《延安与中国青年》,一人分饰不同角色,时而高亢、时而沉思,用心诠释着那段峥嵘岁月。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孕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巍巍宝塔,初心永照。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专程来到延安中学,希望延安中学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时代新人。
在延安这片热土上,红色始终是教育的底色。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用红色基因启智铸魂,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杨家岭的晚风,王家坪的笑语,南泥湾的歌声,历历在目……”
在延安中学,一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主题教育班会正在举行。学生们通过问答、诗朗诵、讲故事、分组讨论等形式,从不同角度解读延安精神,整个过程没有老师参与,学生尽情发挥创新课堂形式,一颗理想信念的种子也通过这样的趣味活动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延安中学延安精神讲习社活动室,高三(18)班学生牛博宇正声情并茂地讲述张思德的故事。“1944年9月5日这一天,在安塞区深山中,雷声滚滚,雨声沥沥。一个烧木炭的烧窑突然坍塌,一位年轻战士被埋进了土里……”在牛博宇看来,讲一位革命前辈的故事,就是播下一粒红色的种子。
“我们通过唱响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故事、表演红色短剧、朗诵红色诗文等活动,将‘理论研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 延安中学延安精神讲习社指导教师强毓说。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延安市教育局积极开发红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和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445处,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1个、市级科技馆1个、县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2个,还建立了一地与多校、一校与多地联系机制,形成红色教育基地链,这些地方成为不挂牌的“团校”“队校”,成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最佳阵地。
如今,在延安各中小学的校园内,传承红色基因有了更为丰富的表达。在延安育才学校(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第一所保育小学)校史馆,学生正声情并茂地讲述“马背上的摇篮”的故事;在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每年烈士纪念日学校都会举行大思政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铭记“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通过打造校园文化长廊、开辟德育工作展室、建设校史陈列馆等方式,让学生时刻浸润于红色文化氛围中。
不仅如此,自1992年以来,延安市持续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育活动,累计培养4.7万名“小小讲解员”,开展讲解活动10余万场次,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如今,来自延安各个学校的“小小讲解员”不断成长,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提升办学水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看望学校师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重视教育,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老区的基础教育,财政资金要向这方面倾斜。
殷殷嘱托,深深牵挂。
正值深秋,走进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四层崭新的教学楼映入眼帘,楼前一大片绿茵草坪上,足球门、篮球架、乒乓球台错落有致。书法室、舞蹈室、合唱室等文化活动教室充裕,点燃了同学们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火种。教室里窗明几净,学生们书声琅琅。
除了改善提升办学条件,学校还先后安排教师到上海、南京、西安等地学习百余次,接受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通过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校际交流、岗位大练兵等方式,教师的学习能力、执教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七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硬件软件设施不断丰富,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近几年,学校周边城中村拆迁,居民越来越少,但学校师生人数却迎来“逆生长”:2022年学校教学班增至11个,有学生471名,教职工41名。其中,“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增加到11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教学能手5人、区级教学能手4人,占教师总数的26.83%。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对孩子们的关心与牵挂,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鼓舞。”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校长高梅表示,全体教师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努力将学校建成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让孩子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这样的变化不仅发生在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也发生在革命老区的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位学生。十年来,延安市累计投入115.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501所,新增学位11.8万个。全市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用更好的教育保障、更高的教育水平托举起老区孩子的梦想。
探索集团化办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从2019年以来,宝塔区16所城乡中小学校共组建8个教育集团,覆盖1433名教职工、452个教学班、23173名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五同步”“八统一”,通过集团化办学推动城乡教育深度融合,将城市学校优质资源辐射到乡镇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有效解决“乡村弱”“城区挤”“择校热”等教育难题。
“孩子今年上三年级,原来在一所私立小学读书。今年暑假听说延安育才学校和李渠小学实行集团化办学后,就特意来了解了一下,发现无论是从学校环境、师资力量、伙食住宿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就决定将孩子转回到家门口来上学。”延安育才学校教育集团李渠校区学生家长雷跳艳说。
李渠校区执行校长崔怀龙介绍,自从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李渠校区由原来的6个教学班增加到13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48人增加到628人,净增480名学生,今年秋季招生一年级就招了4个班共173名学生,学生规模超出了前期预想。
“在教学上,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总校还选派4名骨干老师到李渠校区任教,全部参与到教学一线,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崔怀龙介绍,考虑到乡镇很多家长接送孩子不方便,学校还专门配备了3辆校车,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通过一体化管理,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互动和共同发展,破解‘城市挤’‘乡村弱’的发展瓶颈,推动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通过学生回流带动家长回流,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宝塔区教育局副局长高熙阳表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延安考察时提出的殷切希望,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更加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