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8日
厚植生态优势 谱写锦绣华章
——黄龙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民风向善,众人帮助受困车辆
黄龙县城全貌
梁家河村的村民借赛事东风摆摊,游客前来购买商品

  通讯员 白杨越 记者 常青
  俯瞰黄龙大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改革创新蹄疾步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回顾这一年的发展历程,黄龙县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突出生态优势、贯穿生态文化,着力增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发展动能,通过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通道,城乡一体均衡发展制度,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百姓生活安居乐业,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小切口”改革,服务“大民生”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黄龙县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黄龙县聚焦基层治理、便民乐民、教育卫生等民生之急、民生之难、民生之忧,创新改革服务举措,以“小切口”入手,传递民生温度,“站所合一”“行走的医院”等5类30项“小切口”民生工程加快实施,便民、富民、乐民、安民成效显著。
  黄龙县坚持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科学系统规划城乡建设和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城市供水、通信网络、便民停车、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行动,启动西北地区首个“行走的医院”等项目,让城市更宜居,让家园更美丽。
  据统计,黄龙县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89个,完成投资105.36亿元;建成保障房小区9个,改造老旧小区57个、棚户区8个,全民健身运动中心、行知实验学校、黄中教学楼、镇村污水处理站等项目建成;改造国省干线、农村公路190.6公里,榆蓝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城乡公路更加通达便捷。
  同时,该县新建“微型”便民停车场9个,增加车位165个;增设河道景观8公里,新修、加固河堤9.33公里,沿河步道、自行车道15公里,水景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4处,绿化总面积98.7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8.2平方米,设置30余处居民休闲健身区,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
  社会化托管,“拓宽”群众增收路径
  近年来,黄龙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核心动力,以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为重要抓手,践行“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标准,通过大户引领、示范带动的途径,最大限度释放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根据各乡镇自然禀赋、交通区位、人口构成及产业基础,差异化划定圪台、崾崄、三岔、界头庙4个乡镇为农业产业带,以生态农业为依托,通过村级组织协调、农户协商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培育高中级职业农民、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农业,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11.49万亩,规范提升县级示范农场207家,创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9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7家。与此同时,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和贴息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综合保险试点,新发展政策性保险落户家庭农场面积6000亩;以省农业农村厅与邮储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指导,全面摸清资金需求,集中推送给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利率和期限,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有效解决了贷款难题。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向家庭农场发放贷款260万元。
  据悉,黄龙县累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896家,经营土地总面积7.85万亩,其中99.35%的家庭农场从事种养业,种植业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为306.23亩,家庭农场户均年收入16万元。这些家庭农场较好地发挥了服务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成为引领小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骨干力量。实施社会化托管服务6.56万亩,覆盖群众1949户。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振兴
  生态旅游,已然成为黄龙县这座城市的流量密码。黄龙县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了瓦子街镇、石堡镇、白马滩镇旅游产业带,培育形成了偏石民俗文化村、休闲垂钓小镇、梦中梁家河等一批有乡愁、有味道、有特色、有产业、有体验的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
  黄龙县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四季景色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87%,素有“陕西的一叶肺”和“天然氧吧”的美称。夏日的黄龙,是一个清凉世界,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青山绿水间,可以感受生态之美,体验小城的“慢生活”。
  走进白马滩镇圪崂村,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圪崂村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在不大拆大建、保留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统一规划,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打造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印象圪崂”诗意田园村庄。
  近年来,白马滩镇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打造了山水碾子湾、美丽尧头、印象圪崂、东周古寨等美丽宜居乡村,实施澽水河生态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靓丽外装,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群众依托生态旅游成功转型,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白马滩镇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澽水古镇、激情露营”旅游发展为主题,打造以历史文化深度游、生态乡村绿色游、休闲康养体验游、“延安精神”研学游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出“印象圪崂—美丽尧头—山水碾子湾—秀美白西—神道岭景区”等多条精品旅游路线,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运动主题酒店、高端民宿、农产品深加工工厂,自驾车露营地、帐篷营地;修建完成沿河环形步道6公里、生态停车场3处、标准化公厕2座,新增农家乐13家、民宿8家,年销售预计达2000万元,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黄龙依托丰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突出生态旅游全业引领,以“旅游+”和“+旅游”为主线,积极推进文旅、体旅、农旅、工旅和森林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构建了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全县围绕康养度假这一主线和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等3个支撑,以瓦子街镇、石堡镇、白马滩镇为节点,培育形成旅游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分类推进、完善要素、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加快吉家河文旅康养综合体、悠然山居康养中心、梁家河渔业微循环养殖园区、冰雪赛道等项目建设,争取承办山地自行车、马拉松、滑雪滑轮等中省体育赛事,推动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不断优化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繁荣美食街区,持续挖掘市场消费潜力。
   产业链招商,“链通”产业发展断点
  走进黄龙,跃然眼前的是青山绿水,如同巨幅画卷。在锦绣黄龙生态旅游度假区,热闹非凡,各地游客纷纷前来观光打卡。同样,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树顶漫步、白马滩漂流等景点,也是人头攒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黄龙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黄龙县为持续推进项目建设,释放生态红利,打造门槛更低、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蹄疾步稳强力推进各项改革,积极打造“产业的高地”“投资的洼地”“百姓的福地”,从项目签约、开工到投产等各个环节,提前出击、主动作为、简化流程,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保证项目“招得来、留得住”。
  2020年以来,黄龙县从县领导到各部门,从政策、宣传、行政管理等全方位增加和强化了对企业的服务。
  黄龙县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众多高质量的好项目纷至沓来?“在这里,不仅有适合发展的商机,更有好的营商环境。不得不说,和黄龙的合作非常愉快。从考察、洽谈、签约到落地投产全程都有专人对接,协助办理各类手续……”提到和黄龙县合作的一系列事情,黄龙县生猪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负责人深有感触。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县上相关部门按照“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敢和企业打交道、敢为企业说话、敢为企业服务,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少说“不行”,多围绕“行”来做工作,真正体现“亲商、重商、敬商、护商”,让投资者来得放心、留得安心、干得舒心。
  政务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磁场”,县委、县政府把环境建设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近年来,黄龙县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促进企业加速发展,在财政、金融、创新、“多证合一”等方面,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很多便利。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能省则省、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因资金短缺,部分企业运转陷入困境,针对这一企业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县上成立退税减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财政+税务+人行”的留抵退税快速响应机制,形成了各职能部门精诚合作的税收共治格局,不折不扣落实税惠支持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减负担、强后劲。截至目前,共有33户企业收到留抵退税“红包”,累计退税7897.06万元。
  与此同时,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2021年,黄龙县聚焦11条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为突破,推行以链找商、依链招商、链主聚商。县级领导带队外出考察10余次,邀请企业来黄考察28批143人。举办陕西省工商联民营企业家黄龙行暨黄龙县招商引资大会,成功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71.24亿元。
  放眼望去,干净整洁的街道院坝、清新漂亮的文化墙、群众安居乐业的笑脸……黄龙故事越讲越精彩,全县人民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正阔步向前。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站在新的起点上,黄龙县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以生态优势厚植发展优势,谱写黄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