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陕北的天空愈加湛蓝,遍布沟峁山梁的苹果一下子全红了,像这块土地上老百姓的光景一样,红火繁盛。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就来到延安,走进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向果农了解今年苹果收成,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向驻村干部、果农详细询问苹果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村民收入等情况后,称赞“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而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延安考察时,就专程看了梁家河村果农张卫庞的苹果园,对这项能造福百姓的富民产业寄予厚望。
多年来,延安人民牢记嘱托,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规模化扩张到提质增效,从坐等客商上门到主动出击,从混级混价销售转变为分级分价销售,331.7万亩苹果产业如今已成为延安农业的第一主导产业,全市100多万人从事苹果产业相关工作,农民经营性收入的一半都来自苹果,苹果树成为延安农民的“摇钱树”、幸福树。
发展苹果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在南沟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陕北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发展苹果种植,加上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就地卖出,销路不愁,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延安的确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方面,位于北纬35°21′~37°31′的延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苹果最佳优生区,这里的日照、降雨量、海拔等条件符合苹果生长的7项指标要求,丰富的气候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天然场所”。
“地利”方面,延安属于黄土高原地带,黄土层厚度80~220米。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黄土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是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
“人和”方面,延安着力在苹果种植、品种结构优化、技术推广、分级分拣、个性包装、冷藏冷链、品牌营销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苹果附加值。
在南沟村苹果洗选车间的院子里,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在陕北生活了7年,当年看到老乡们生活很艰苦,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这次来延安,看到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非常高兴。
一声声满含乡音的话语里,南沟村的幸福光景跃然眼前。
南沟村是一个苹果专业村,近年来,通过“三变”改革,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山地苹果,目前共有苹果面积3160亩,人均3亩,户均10亩,其中矮化密植园1060亩,挂果面积300亩。
果农赵永东家有20亩果园,去年卖了12万元。除了管理果园,赵永东还在合作社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一年有几份收入,光景过得好着了,没有啥后顾之忧。”赵永东说。
通过“三变”改革精准搭建三资平台,南沟村形成了群众、村集体和企业收益联结机制,并组建了南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闲置土地2.25万亩,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建起千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园区大力推广的线上线下果树认养模式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
“国内40多个大城市的消费者,还有西班牙、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在南沟认养了苹果树。”南沟村驻村干部张光红说。
包装、贴单、发货……这是洛川县石头镇北固村果农崔卫东每天的日常。“客户订的苹果不是我们熟知的富士、嘎啦等品种,而是‘秦脆’这个新品种。9个苹果竟然卖到了198元,每个苹果平均22元。”外出学习时了解到“秦脆”果子个大、脆甜多汁口感好、耐贮藏的优点,崔卫东果断在2020年将自己的5亩果园进行挖改,种植了新品种。
“优良品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交流合作,聘请了56名全国知名科学家,建立院士工作站,成立苹果研究院,先后攻克了国家级种质资源圃受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种质资源引进困难等多个亟待解决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洛川县苹果产业研发中心主任李前进说。
近年来,我市按照“改乔化、推矮化”的思路,加快新品种和矮密栽培推广步伐,全市建成矮密果园72.4万亩,引进示范新品种30多个。自主研发的“豆菜轮茬增肥保墒技术”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19年全国主推技术。一系列“延安号”新技术成为全省样板。
提质增效,走高质量发展路子
近日,随着两辆载满“延安苹果”的车辆驶出宝塔区柳林镇南庄河村连体小冷库,40吨苹果正式开启了“迪拜之旅”,这也是宝塔区“延安苹果”首次出口迪拜。
在志丹县旦八镇苹果集散市场,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分拣、称重、装箱,一箱箱整装待发的苹果将从志丹北高速口出发,统一运往吉林,进入俄罗斯市场。
而在今年6月份,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延安苹果作为航天员的营养补给品被第三次送上太空。
……
近年来,延安苹果蹚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也拓宽了果业发展的新赛道。
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说,延安苹果已经出口到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作为国礼赠送给了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目前延安苹果年产量超过400万吨,年产值上百亿元。
在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延安苹果”品牌价值再次提升,达到76.48亿元,荣登“2021年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榜”第三位,苹果类第二位,同时荣登“2021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榜”,荣获“消费者喜爱的区域公用品牌”。而“洛川苹果”更是以687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水果类第一。
延安苹果为什么这么“牛”?
经过多年发展,延安苹果产业种植面积、单位产量等都已达到或接近“天花板”,依靠农户分散经营和扩张规模很难再有大的突破,只有通过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来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通过品牌运营提高附加值,从而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同步、农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兼顾。
11月1日,在位于洛川县苹果产业园区的延刚经贸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刚果业”)的生产车间,一条条选果线正在有序运转,工人们熟练地套网包装,正在抓紧时间完成一单来自青岛企业的4400箱团购订单。
延刚果业是一家集苹果生产、收购、储藏、营销、服务加科技为一体的农业企业。近年来,公司先后在西安、北京、海口等地开设专卖店11个,出口迪拜、巴拿马、东南亚、俄罗斯各国,是延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目前,公司自建矮化密植基地300亩,依托合作社托管果农的果园2600亩。我们实施保姆式的一体化服务,从源头上保证了苹果的高质量。”延刚果业董事长郝延刚说,今年,我们的收购量是4500吨,现在已经全部入库。
“在销售环节,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将苹果分级分价,最大限度激发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真正让好苹果卖上好价钱,让果农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郝延刚介绍道。
截至2021年底,延安建成智能选果线105条,选果能力达到355吨/小时,全省苹果首条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分选线建成投运,实现了从“0”到“强”的大跨越;3000吨以上冷气库企业达到54家,冷气库贮能达到158.8万吨,占总产量的39.6%,居全省第一;冷链公司和冷运车从无到有,配置冷运车115台次、配量2827吨,实现冷链配送“全程鲜”;品牌直销店359个,覆盖全国20个省市72个城市;品牌授权企业达695家,培育企业品牌115个;果汁、果醋、果酒、脆片精深加工转化能力达到56.4万吨;整体装备水平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延安苹果不断“出走”,不仅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来自陕北高原的香甜,也让延安苹果真正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致富果、安心果、幸福果。
苹果树上“长出”了红火日子
“一棵树必须要保证一袋羊粪和三斤土壤调理剂……”11月1日,在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果农杜文选的果园里,他正在给果树秋季施肥。
“好苹果是种出来的,我的苹果一斤能卖近5块钱。”言语间,杜文选满是得意。
“我的6亩果园,卖了24万元。”在果园管理上,杜文选下足了功夫,从品种的选择、肥料的使用、果树的修剪、防雹网的搭建等方面他都认真研究,不断学习,苹果的品质和商品率也在逐年提升。
2019年起,宝塔区启动“延安有我一棵(亩)苹果树”认养活动,当年,柳林镇孔家沟村果农张彦斌家的果园成为“延安有我一棵(亩)苹果树”认养园,认养果树300多棵,收入超过26万元,这让张彦斌的心里乐开了花。“果树认养让我的收入更稳定了。我们从以前的产后销售变成了产前销售,不用担心苹果上市后扎堆卖不出去,也不用担心市场价格波动造成收入减少了。”
延安苹果从原来的论堆、论斤卖,到现在的论箱、论个儿卖,既能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需求,也让果农鼓了腰包。“我们家的苹果每年都能卖二三十万元,最多的时候一年卖过37万元。”张彦斌说。
“这位姓苏的家人,这是您的单,这是您的果,您在直播间看到什么样,收到的货就是什么样……”在洛川县红宝果品冷藏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主播李萌正在通过“开箱验品质”的方式进行直播。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麻利地进行分拣、包装,一颗颗分选过的商品果被装入精美的包装箱,通过快递运往全国各地。
2020年9月份开始,该公司紧跟网络销售形势,开始入驻直播短视频平台进行苹果销售。“刚开始销量一天只有几十单,现在每天销售达3000多单,粉丝从零增长到现在40多万。”红宝果品冷藏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会琴介绍说。
新模式,新路子。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果树认养”模式打通销售局限,把果树“卖”到了全世界,电商销售则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延安苹果。
收获的季节,采摘苹果的欢声笑语响彻整个陕北大地,随之摘下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老百姓的好日子。
在张卫庞所在的延川县,如今苹果面积达22.7万亩,产量20.1万吨,产值14亿元。而在整个延安市,苹果面积达331.7万亩,产量突破400万吨,鲜果产值219.1亿元,全市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9688.6元。
立冬过后,万物收藏,蓄能蕴新。延安苹果,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