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2日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霍雯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的形式,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部署,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是中国共产党围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规划,是新时代法治建设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作出初步阐释,并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上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并有力推进。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法治实践中,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门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部署了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绘制了依法治国的新蓝图。2018年3月,党的历史上首次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并于2020年11月,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这是新时代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出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之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的相继出台,基本确立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一规划两纲要”的顶层设计,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迈上新台阶。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宣言书”。一系列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成果,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见证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开启了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党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程中取得历史性成就,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同时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并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报告进一步指出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践证明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和有效保障,将法治中国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连接起来,中国已在法治轨道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如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法治轨道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