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节公开课,讲的内容是《短歌行》。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各抒己见,认真讨论“曹操最愁什么”,讨论完成的小组,并派代表在黑板上写下结论。
不一会儿,黑板上就写满了同学们的“成果”。这些答案,从外观上看,有的秀丽,有的飘逸,有的歪歪扭扭;从内容上看,有的简练,有的繁琐,有的大同小异。很显然,有些“内容”不适合“公开”,怎么办?
我思虑再三,决定引导学生对答案进行再探究,这样就可以把书写不规范的、内容重复的板书擦掉,如此不仅可以使板书看上去美观,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辨析能力。
课程推进很顺利,学生们很配合,随着分析的深入,那些不够“美好”的东西都在我挥舞的板擦下消失了。下课铃响起,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教室,感觉惠风和畅,春和景明。
在教研组评课时,老师们有评教学设计的,有评学生表现的,也有评教学引导的,褒贬不一,点评都很中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诚、开放的教科研是年轻教师进步的途径之一。
我很认真地记着笔记,最后一位评课的老师突然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她很慎重地说,教育是需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她认为擦学生板书的设计和举动不好,板书是学生自己思维成果的体现,可能不尽善尽美,甚至存在问题,但也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擦掉固然整齐,但是以不尊重学生为代价的,建议可以邀请学生自己修改,在细节中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同时自己改进结论。
什么?擦学生板书都能上升到不尊重学生的高度,太上纲上线了吧?我心里嘀咕,窃以为这位前辈是在鸡蛋里挑骨头。
第二天,我与上公开课的同学交流,假装漫不经心地问:“假如你写在黑板上的内容被老师擦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这时,班里突然静默了,过了大概有半分钟,一位平时大大咧咧的男生小声说:“我觉得有些难过。”其他同学也小声地附议着。学生们的反应惊到了我,他们怎么会这么觉得呢?
“为什么呢?”我下意识地问。
“我真的很认真、很用心地写了。”“好不容易展示一次,被擦掉,好没面子的。”
……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呀!我立刻真诚地对同学们说:“对不起,我真的没有想到这点,昨天擦了大家的板书。”然后,我郑重向全班同学鞠躬,“今后我一定会注意的,希望大家不要因此对我失望,对语文课失望。”
学生们愣了一下,随后便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没关系,没关系哒!”“老师,你太小瞧我们的度量啦!”……
我又被学生的宽容和大度震惊了。看来,尊重学生这件事,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真要做起来,还得从心认同,从小事做起。
(延安市实验中学教师余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