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5日
三代书缘

  一路书香,三代书缘,整整四十年了。回望读书岁月,如一部大书,镌刻着岁月,氤氲着书香。
  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填饱肚子都难,谁还有心思看书?但父亲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乡下老家,每年最忙的是“双抢”。忙完“双抢”,父亲必定去小镇卖土特产,必定带上我,必定去小镇唯一的新华书店。每次进书店,看得专心致志,真是过瘾。一年一度的上街看书,成了记忆里最美好最温暖的记忆。
  从那时开始,我与书结缘。
  上小学时,放学回家,我总是当着父亲的面,很快很流利地背完课文。第二天,班上最先背完的,必定是我,一如当年念过两年私塾的父亲,每次背书最快。
  上初中后开始跑通学。那时最幸福的是回家干活时,听父亲说书;停下来的时候,读家里父亲看过的课外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将》《封神榜》《岳飞传》《七侠五义》,父亲从不干涉。也许正是父亲的“纵容”,我读的课外书比同龄人多,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几次在全镇作文比赛中获奖,父亲格外高兴,奖状贴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
  在我们村里,孩子们读完初中——甚至读完小学就辍学打工去了。父亲却咬紧牙关把我送进了高中。刚好高中学校就在镇上,去书店方便了。正是文学吃香的年代,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且着迷。印象最深的是读著名作家谭谈的《山道弯弯》和路遥的《人生》,我们在寝室里传阅、讨论甚至争论,《山道弯弯》中的“田螺姑娘”,《人生》中的高加林,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心底……
  在大学里,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疯狂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平时爱上街逛书店买书。每个月父亲给我28元生活费,我省吃俭用,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咬咬牙买下来……
  读书,真真实实成为生活常态,是在参加工作以后。金圣叹曾经感慨:“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是的,这辈子,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直到中年,才有了梦寐以求的书房。书房中央,是宽大的硬板床,床上有书,枕边有书,枕边诗书闲置好,顺性而乱,随时翻看;临窗摆放着电脑,电脑两边是书:左边中外名著,右边报纸杂志。最惬意的,是轻风拂面,或阳光斜照,静坐书斋,一杯清茶,静心读书……
  也许受我的影响,妻子和儿子也喜欢看书。
  刚结婚时,“麻风”盛行。茶余饭后,同事们吆三喝五筑“长城”。妻子却极少参与。一有空闲,便是看书。妻子这样回忆:当年山城相识、相恋,最动心的是桌上、床头甚至椅子上满满的书……
  儿子也爱看书。书看得多了,作文写得好了。即使上高三了,学习紧张了,我仍然和儿子去书店看书,尽情放松、减压……高考语文,儿子轻松拿下120分。
  进城后,只能月底回乡下老家陪父亲了,陪父亲聊天、喝酒,陪父亲看书。每次回家,捎上父亲喜欢看的书和我发表的文章。听说我又发了文章,父亲会很高兴,戴上老花镜,眼含笑意从头看到尾。
  我很感谢我的父亲,在食不果腹的艰苦岁月,喜欢看书,送我读书,给了我与村子里的同龄人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我也很自豪,因为读书,一家三代,与书结缘,书香氤氲,书风绵延。若能让读书之风吹进每一个家庭,亲子阅读渐成风气,全民阅读不是梦……
  想起梁启超先生的经典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诚然,读书上瘾,乐在其中;读书有益,受益无穷。疲劳了,烦恼了,沉闷了,不妨读书。书是良药,亦是良友,非只医愚,亦修身养性。
  胸无点墨心常怯,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则无俗气;若无俗气,便有诗意,有远方——这样的日子,温润、厚重、丰盈、优雅。
  (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 贺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