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活动 老旧小区改造 学生们课堂讨论 交通四通八达 广场上欢声笑语 通讯员 冯星 记者 朱佳雨
黄龙县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聚焦道路交通、优化城市布局、教育优质均衡等民生之急、民生之难、民生之忧,创新改革服务举措,传递民生温度,使黄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城市“微改造”让群众生活更舒心
老旧小区是一座城市独特的符号,它既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轨迹,又体现着城市的管理水平,更饱含着百姓的殷切期盼。基础功能设施不完善、绿化景观配置不合理、外立面老旧、停车资源紧张等问题,是老旧小区的“通病”。
居民刘世欣所居住的粮食局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所建,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居住功能退化,县住建局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对院子硬化、雨污分离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让老旧小区改造既“好看”又“好住”,从源头上解决了老旧小区群众的生活难题。
刘世欣高兴地说:“自从楼房去年加了保温层,室内温度大幅度提高,用气量也减少了不少,对个人来说费用就下降了。再加上给院子进行了硬化,雨污分流,一下子就整洁了,下雨了也没有污水横溢,我们出行更方便了。”
通过改造,黄龙县老旧小区由“旧”到“新”,道路由“堵”到“疏”,完善了小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优化了小区整体环境,“老”居民过上了“新”生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黄龙县全面扩容提升县城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以“生态旅游的田园县城”和“景城一体”城市理念,打造品质城市新样板,因地制宜布局观景台、亭廊,增加市民游憩休闲空间。增设河道景观8公里,新修、加固河堤9.33公里,沿河步道、自行车道15公里,建成景观桥15座,水景观6处,居民休闲健身区30余处,全力打造城区“十五分钟休闲圈”。
2021年春季以后,家住石堡镇城西社区的白少东每天天刚亮就准时出现在环山自行车道上。这里是黄龙人健身打卡地,沿途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经过改造,广场的地面铺上了彩色混凝土,显得非常有活力,亭子也经过了翻新。这里从早起锻炼身体到中午大爷大妈打牌,再到晚上大家在这里跳广场舞,可以看得出这次改造,改造到了咱老百姓的心里。”白少东说。
百姓关心的就是各级政府所关注的。近年来,黄龙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高标准规划、精准谋划,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先后实施了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第二中心小学、自行车慢行步道、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补短板项目建设,把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与生态旅游完美结合,与自然生态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实施城市微改造、微提升,对城市进行精装修,将黄龙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县城。”黄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赵勇刚说。
大交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完善城市建设升级的同时,黄龙县委、县政府将交通运输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工作。
界头庙镇神地村塔家咀组出村的道路以前是一条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无论是生产生活物资的采买,还是农副产品的销售都非常不便。自从道路硬化维修以后,村民们出村比以前方便多了,外来客商也愿意到村里购买农产品,农产品价格也比以前有所提高。说起交通带来的变化,神地村塔家咀组村民贺福宁深有感触:“我们这个地方原来都是土路,交通不方便,农产品也不好卖。现在把水泥路修好了,今年的农产品价钱也比往年提高了不少。”
界头庙镇神地村监委会主任郑长学说:“近日,我们还完成了十个村民小组的巷道硬化以及十个村民小组的亮化工程,要让群众不仅要‘住’得舒服,而且要‘行’得方便。”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2019年4月,黄龙县顺达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成立,自此告别了县城没有公交车的历史。公交车作为城市发展最基本的交通工具,给大家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市民的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城有公交车,家有小轿车,楼下有自行车,街道有共享电动车。
黄龙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办公室副主任李鹏介绍,目前黄龙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1.5万余辆,相比2012年,十年之间增长了1万余辆。交通工具也从以前大多是摩托车变成了现在的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居多。十年前考驾照是职业要求,现在拿驾照成了年轻人的“成人礼”;十年前驾驶人出门需要带驾驶证,现在驾驶证电子化了出门带手机就可以了;十年前办理车驾管业务需要排长队,现在通过全国交管12123App众多事项都可以在线办理。
截至目前,黄龙县共有公路173条,总里程1365.3公里。2016年全县实现了100%行政村通油路目标,构建了“三纵四横”的交通骨架网络结构。
黄龙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晓龙说:“经过‘十二五’‘十三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共争取项目资金142.76亿元,其中:新建高速公路3条107.2公里,建成通车2条65.4公里,实际完成投资80.2亿元;改造国省干线公路71.8公里,完成投资6.2亿元;改造农村公路463.43公里、通村公路完善工程76.3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07.7公里,完成投资5.36亿元,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
据了解,随着黄蒲、延黄高速的贯通及韩黄高速公路的建设,黄龙县将迅速形成“东接山西、南连西安、北通延安”的高速公路网络。使黄龙迅速融入西安、延安、山西等重点城市两小时交通圈,对外通高速、县内村村通的公路网络将推动黄龙步入大交通、大物流时代,为全县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发展及县域经济崛起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打造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教育
教育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样是黄龙县委、县政府近年来“民生实事”列表中的重中之重。
黄龙县中学每周召开的教师互研会,是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平台,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创新教科研工作的具体实践。借鉴名校经验,加强“本土化嫁接”研究,将先进管理模式和办学经验同黄龙县中学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黄中特色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实践。
“我们学校每周二都召开教研组互研会,重点研究讨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课标、研究试题、高考题,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黄龙县中学教师张旭红说。
黄龙县中学高三(6)班学生陈熙正说:“‘四环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提升与帮助。”
黄龙县中学大胆探索实践具有黄中特色的生态自主德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在每个班级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可以每周自选内容召开班级例会,不仅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也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
“自从加入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我不仅学会了自律,练就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还让我从遇事慌张变得从容不迫,从腼腆害羞变得落落大方,让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成长。”黄龙县中学高二学生项锐说。
黄龙县中学以制度管理为基础,自主管理为核心,文化引领为策略,活动激发为载体,以发展学生,成就学生为目的,主题升旗、大型活动、主题班会由学生主持,学生参与策划,把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安全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融入德育教育课程,真正做到了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提升自我的机会与平台。
黄龙县中学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师队伍,全力保障高中教育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群众对高中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不断攀升,优质生源逐步回流,职教招生改革任务圆满完成,高考质量凸显良性回升态势,中考质量连创新高。
黄龙县中学校长王延生说:“当前,学校逐渐步入良性循环发展,正在朝着内涵发展方向迈进,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为黄中教育发展继续努力,努力使教育更加符合人的发展需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黄龙县以建设慢城黄龙、多彩黄龙、平安黄龙、幸福黄龙为目标,从医疗、生态、旅游、维稳等“切口”入手,打通了通往民心的“桥梁”。以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民生“温度”,把民生改革作为推动建设的关键一招,聚焦基层治理、便民乐民、教育卫生等民生之急、民生之难、民生之忧。目前,城区微型停车场、行走的医院、爱心衣橱、五级联动等做法已取得明显成效。站所合一、异地养老等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得到不断提升,群众和游客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张张民生清单的落实,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投产,使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不仅提升了黄龙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