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6日
市体育局:
专题研究“发展体育经济服务全民健身”
  本报讯(记者 宋伟)最近,市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六届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关于《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第1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关于《研究全市体育经济发展工作》的会议精神,连续举行专题研究并外出参观学习,深入落实“发展体育经济服务全民健身”。
  11月4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严汉平调研结束后,市体育局就召开所属各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严市长调研精神,对标严市长的四项要求,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11月7日上午,组织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射击场全体干部职工,参观学习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做法。11月9日至13日,组织局机关相关科室、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射击场主要负责同志,赴省体育局直属场馆、西安、咸阳、渭南等地,考察学习场馆综合利用情况。11月14日上午,召开考察总结会,交流心得体会,寻找差距不足。11月17日上午,召集全市体育系统66个协会、俱乐部座谈交流,动员他们开展专业培训、举办专业赛事。随后,与宝塔区双创街区就打造南关体育商圈进行座谈。
  市体育局认真学习领会严汉平市长调研时的指示,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市政府常务会议关于《研究全市体育经济发展工作》的会议精神,提出要坚持“发展体育经济、服务全民健身”的工作思路,从娃娃抓起,在传统项目中争先进位,在新兴项目上全覆盖,让全民健身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一是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差距越大,发展空间越大,后发优势越大。放宽视野,跳出体育看体育,把体育放到时代大背景下、放在全市工作的大盘子中去审慎、去思考,树立大体育的观念,明确体育不只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要从体育单纯依赖政府财政投资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把体育当成一种产业,发动全社会力量办体育。把体育经济作为三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体育经济在三产中的比重,推出体育+旅游+文化+文物+休闲+康养+培训等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以体育促旅游、促文化、促文物、促休闲、促康养、促培训,提高体育综合收入,以体育经济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二是盘活场馆设施,发展体育产业。充分利用新建体育场馆优势,积极争取把延安作为国家队、省队的外训和比赛基地,提高延安在体育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大型赛事活动的带动、引领作用和聚集、号召效应,积极申办中省大型赛事和极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赛事,努力培育地方特色赛事,尽快实现“一月一赛事、一县一品牌”。承办陕西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延安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不断放大重大赛事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目前,正在启动2022年延安市高山滑雪比赛、2022年第三届城市马拉松——延安站暨“茅台迎宾 乐跑中国”比赛、陕西省首届三人篮球联赛(延安赛区)等比赛。
  要积极发挥全市66个协会、俱乐部的作用,开展体育培训,承办专业赛事。抓住世界杯契机,加大体育彩票的销售力度,提高体彩公益金收入,开展“狂欢世界杯、延安体彩顶呱刮、汽车豪礼送送送”等大型促销活动,拉动体彩售量。
  依托以市体育场、延安体育馆为核心的体育公园,打造南关体育商圈。南关街是传统的体育街区,通过整合利用宝塔区双创街区及体育场馆门面房,布局“体育+”业态,开发集服装、器材、健身、培训、餐饮、酒店、泊车为一体的体育商圈。以街面带动小区、一层带动高层,营造商业氛围,提升南关人气。盘活场馆设施,将体育场地下停车场B区4000平方米改造升级,开发体育综合体;在体育场C区停车区增设洗车、美容、充电等服务。推动文化和体育融合发展,承接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实行文化演艺、团建活动、商业赛事有偿服务,开展培训业务、引进培训机构、提供赛事服务、推出广告位租赁。
  三是发展全民健身,扩大体育消费。以乒乓球、篮球、排球等传统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机关、企业、校园、社区体育,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身活动和运动会。举办全市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时间跨度拉长到半年至一年,一个月进行1~2项比赛,把一些传统优势项目放在相应的县(市、区)比赛,先开展一些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项目,不刻意追求成绩,重在全民参与,以拉动县区体育经济和全民健身发展。支持开展山地户外、水上运动等群众喜爱的休闲健身活动,挖掘保护传统民俗、民间运动项目,不断丰富赛事活动的内容内涵。落实国家后冬奥时代冬季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我市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省体育局、市政府签订的《关于支持志丹足球改革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有效落实,全力打造志丹少年足球队,打造全国青少年足球品牌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