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6日
畜禽养殖撑起乡村振兴新天地
——志丹县发展现代畜牧业小记
新希望志丹种猪繁育基地

  通讯员 张保雄 邢海芬 李康 记者 王锋
  志丹县自古就有“山保安、米粮川、牛羊山”的美誉,畜牧业也是传统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志丹县立足资源禀赋,着眼脱贫攻坚,深入调研论证,确立了“大企业引领、新主体承载、生态化运行、循环式发展”战略,先后引进新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榆林胜利集团落户该县,畜牧业迈上了转型最快、创新最多、变化最大的新阶段,逐步走出了一条畜禽养殖撑起果畜循环“半边天”的新路子,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弹指十年间,志丹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打破了长期以来规模小、分散式、效益低的被动局面,开启了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的畜牧养殖新路径,使得全县的父老乡亲由衷赞叹:“祖祖辈辈喂猪养殖,如今没见过的看见了,不敢想的实现了。”
  旦八镇麻子沟村地处偏远,产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不突出。为了拓宽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渠道,村上紧紧抓住县上支持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政策机遇,主动与县畜牧部门协调联系,联合临近的马莲崾岘村,在全县率先建起了千头规模生猪养殖基地,并与新希望集团合作开展生猪代养。2020年10月份,首批代养的1000头生猪幼崽进入养殖基地,经过半年的养殖期,已全部符合出栏标准。
  麻子沟村集体生猪养殖基地在与新希望集团合作中,由新希望集团统一提供仔猪、技术、防疫、饲料、药品,并统一保价收购。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十年来,志丹县大力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在全市率先探索出了“生猪代养模式”的畜牧产业发展新路径,采取统一提供仔猪、技术、防疫、饲料、药品,统一保价收购,既降低了养殖风险,又确保了村集体经济收益稳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
  说起务工赚钱,旦八镇麻子沟村村民程进友很是知足,“在这个猪场打工,每个月挣4200多元,这让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满意,离家又近,特别方便”。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生猪养殖项目成为麻子沟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营项目”,同时也反哺助推了苹果产业走上果畜循环、规模发展的路子。
  陈福虎在介绍中说:“我们村集体这80亩果树的肥料投入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了,肥料本来也是一项重大投入。我们每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这将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顺宁镇托合树湾村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起村集体果园72亩。同时为建立长效增收机制,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将村集体11亩闲置土地以每年5万元的费用承包给新希望集团,用来发展现代化生猪养殖,养殖基地产生的有机肥料免费提供给村上的苹果种植。
  据顺宁镇托合树湾村党支部书记乔志宏介绍,该村引进的新希望集团发展生猪养殖这个项目,一年就可实现村集体收入5万多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把生猪产生的肥料直接投入到果园里,为果农节省了肥料成本,而且还可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农户发展生猪养殖项目。目前,村上共有7个猪场,500头以上的两户,百头以上的5户。
  新希望集团入驻志丹县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探索畜牧产业发展新路径,积极推行“生猪代养”模式,逐步实现与全县已建成的32个村集体经济千头生猪养殖场建立合作养殖模式,为全县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果业大户、生猪养殖户与养殖企业抱团发展、共同壮大。
  新希望六合志丹放养服务部经理侯战星在介绍中说:“新希望六合志丹县放养技术服务部是新希望公司与志丹县畜牧局在陕北地区共同打造的首个放养服务部,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公司安排技术人员驻场,手把手教养户,从日常的消毒、饲喂、管理等方面,按照现代化的饲喂模式、生物安全预防措施、互联网云端管理,保证猪群健康成长,达到公司与农户双赢的合作模式。
  为大力推动生猪养殖一体化发展建设项目,近年来,志丹县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32个千头猪场。目前,已投产15座。按照全县“一亩果三头猪两吨肥”的配置标准,为全县30万亩苹果提供充足肥料,实现了苹果产业与养殖业以畜促果、果畜循环、绿色发展的目标。
  据志丹县畜牧局局长刘志峰介绍,生猪代养模式凸显了三个方面的效益:一是经济效益。每个千头猪场,每年生猪合作代养费收入可为村上增加15万元左右;二是社会效益。在促进当地村民养猪就业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带动群众掌握生猪养殖实用技术,为人才振兴提供源头活水;三是生态效益。在养殖生猪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有机肥料,可以为果业提供有机肥源,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果畜循环、提质增效,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畜牧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