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6日
如画之处是我家
——子长市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市创建工作纪实

  通讯员 龚俊材
  近年来,子长市委、市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魅力子长”围绕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市创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 夯实创建基础
  子长市制定出台了《子长市创建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市工作方案》《子长市创建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市实施方案》,实施了以杨家园则镇、马家砭镇、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为示范镇,杨二村、丹头村、赵家崖堤村为示范村的“点、线、面”连片生态振兴示范创建。
  在延安市级方案“十个重点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子长市实际,进一步细化、分解,组建了13个工作组,采取“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统筹谋划实施,重点以杨二村垃圾分类、地膜回收,丹头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赵家崖堤村生态示范户为特色,全面打造子长东川生态振兴示范一条川。
   整合城市资源 全面保障实施
  子长市及时调整资金支持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创建,在林业绿化、河道整治、人居环境等领域倾斜资金5050万元,谋划包装了一批后续项目,市财政拿出一部分预算外资金兜底备用。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延安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对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一批规划进行了完善修编,推动了重点项目工程启动建设。
  子长市始终把发挥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放在首位,突出宣传教育实效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通过刷写标语、制作牌匾、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子长融媒等新闻媒体对创建活动进展情况进行聚焦式宣传报道。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乡村生态振兴的认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了全民参与创建工作良好氛围。
   紧盯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落实
  子长市按照“五治三改两提升”创建思路,从打造形象、健全设施、提升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示范镇村人居环境由“干净整洁”转变为“美丽宜居”。
  针对子长东川村庄布局分散、生活污水集中收集难这一现状,子长市因地制宜选择了工艺技术先进、运行费用低、运维管护便捷的工艺设备,在马家砭等3个村建设了污水处理站、界石堡等5个村建设了点对点污水处理设施、李家沟等3个村建设了污水收集管网并配备污水转运车辆,污水转运至就近污水处理厂(站)进行处理,形成了集中收集、集中转运、集中处置的污水处理模式。
  目前,子长市新建污水管网41626米,建成生活污水收集池29个、灰水收集池38个,剩余村院内均建设了高出地面污水收集槽,实现了雨污分流;各污水处理站、点对点污水处理设施均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该市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组建了稳定的清扫保洁队伍,以户分发垃圾分类收集袋,高标准建设村级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配齐垃圾收集设施、垃圾转运车辆,及时转运处置。川道村生活垃圾由市环卫所清运,其他村垃圾由镇转运至垃圾中转站。
  该市还积极推广生态膜、全生物可降解农膜的使用,减少化肥使用量,并在产业发达的村设立农膜回收网点,实行废弃农膜兑换制度。建成规模化农膜回收网点2个、农膜加工厂1个、秸秆综合利用青贮示范点1个。
  该市以“水清、河畅、堤净、岸绿、景美”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河长制为重要抓手,对河道实施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大力推进水域岸线管护能力建设,河道水质持续达标,水环境水生态明显改善。目前共投资312万元,对杨家园则镇杨一村至马家砭镇苗家沟村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
  该市以“干净、整齐、规范”为标准,积极推行日常养护和集中养护、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管养模式,实现镇、村道路管养全覆盖。同时,开展了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河岸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沿线违法搭建、用地内非法设置的标志牌、堆放物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沿线“脏、乱、差”现象明显消除。
  该市坚持以美丽宜居为目标,以示范村提升为主,建成生态主题公园、农产品销售广场、无动力游乐场、河堤穿廊景观带,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围绕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烘干冷链物流等领域,持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改造提升千亩山地苹果示范基地,建成草莓育苗基地、蘑菇大棚,投用共享农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日光温棚蔬菜水果销售点及网络销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