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彦 王冬
“如今的南沟,春有百花夏有樱桃,秋日苹果满山红,四季游人不断。家家户户院落干净舒适,水电路网齐全,村民生活富足安逸。”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驻村干部张光红说,南沟村因为生态农业现代化、乡村风景美如画,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之一。
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起11年前初来南沟的“难”,张光红不由得陷入了回忆当中……
必须改变“南沟难”
“当时的南沟就一个字——难!出行难、娶媳难、干事难。”张光红说起2011年刚到南沟的情形:全村345户1009人,其中贫困群众45户118人,贫困发生率12.6%。进村只有一条七拐八弯的土路,打电话要爬到山上找信号。村民生活苦,女子们都往外嫁,后生们却连婆姨都“问不下”……
“那时候,南沟人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光景还是过得恓惶。”时任南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永东说。
必须改变“南沟难”!张光红问自己:怎么样才能让南沟人的生活好起来?
南沟村有7个自然村,张光红一家一家摸底,特别要摸清有没有产业。这一摸,让学园艺的他惊喜不已:“我发现南沟虽然穷,但人都务正。大多数家庭靠薄地种粮,其中3个自然村还有些苹果园。”
“种苹果,我是专业的呀。”拨开云雾见天光,有了方向,张光红立即行动,带领有苹果园的村民小组规范果园管理,引导无产业的村民小组开始种苹果。
最难的是钱的问题。当时镇上承诺,只要赶栽苗时节把南沟几百亩黄蒿地整出来,树苗、地膜等镇上全力支持。
接下来,张光红被老百姓想过好日子的决心惊到了:“全村大人娃娃,包括70多岁的老汉都上山拔黄蒿。”
很快,地整好了,树苗、地膜回来了,镇上还给修通了生产路。南沟人全都开始栽果树。“老百姓的心最纯,只要咱诚心带着大家找出路,村民就实心跟着干。”张光红说,2012年底,南沟村基本实现了苹果产业全覆盖,其中部分老园还挂了果,有些果农当年苹果就卖了1万多元。
但老天爷总爱给有志之人“找麻烦”。就在张光红带着南沟人让全村果树成功度过2013年的春旱后,一场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又让南沟村陷入了巨大困境。
“窑洞受损严重,村子里到处泥泞,特别是一些接口子窑(特指土窑洞外面接石头面子的窑洞),塌得东一孔西一院。”赵永东说。
“村民住房都成了危窑危房,到了冬天咋办。”张光红愁得没法子。村集体零收入,村民居住分散还都不富裕,南沟村灾后重建寸步难行。
幸好,有国家灾后重建惠民政策的强力扶持,有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推动,张光红带领南沟人用了10个月的时间,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备的安全房、放心房。
“光红这娃娃责任心强,能吃苦。南沟人现在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但是重建那年,他可把罪受了。”赵永东说。
“在小南沟村组,光红那两年干了三件事:带领村民规范对425亩果园的管理;想法子配套建设村级油路和果园生产路;争取项目让小南沟人都住上安全房。”村民马金图说,如今小南沟家家有果园,年均收入都在十几二十万元。
一定要让南沟好
南沟人种上了苹果树,住上了放心房,日子该不难了吧。可是要好,却难!尤其在灾后重建中,张光红深深地体会到了南沟村的痛:村集体无力,村上没有“主心骨”。
痛定思痛,痛则思变,一定要让南沟好。
如何变?怎样好?关键是建强支部,核心是长效产业,根本是农民增收。张光红想让南沟人的日子过得再好一些。
饭得一口一口吃,事得一件一件干。建强支部,首先得选出一名有担当、能力强、威信好的村党支部书记。但南沟的能人,基本都外出谋生活去了。
那就请回来。张光红把目光锁定在南沟村党员、致富能人张润生身上。
“本来我没打算回来,当时在外边正干得好好的,但是光红一次次给我打电话,和我面谈,说南沟‘难’,说南沟未来发展好。”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说,“就是因为南沟‘难’,我才在35岁时出去闯,咋能不知道了?可是再一想,光红一个驻村干部,能为了南沟人过上好日子,一心扑在南沟,我一个南沟人,咋就不能为南沟的发展尽心尽力。”
于是,张润生回来了。在全村党员大会上,他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有了领头人,配上能干将,南沟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升。
“南沟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延安只有15公里,北连革命旧址枣园,南接旅游名区万花,是延安周边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优选村落。”张光红和张润生筹谋着南沟的出路。
但是这条路怎么会容易?村民思想的转变、闲置土地的盘活、建设资金的筹措……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又一个难题。
张光红和张润生带着南沟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一次次外出观摩考察学习,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议100多次,想尽法子调动南沟人发展现代农旅产业的积极性。南沟村抓住了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机遇,确立“支部+合作社+企业+群众”联农带农发展机制,引进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25万亩,集中力量建设发展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我们建成了塞北牧场,发展1060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50亩樱桃园、2100亩山地苹果和规模养殖户6户,还有休闲垂钓、沙地摩托、木屋酒店和花样迷宫、联动温室大棚、停车场、观景台等乡村旅游项目,村庄发展进入快车道。”张光红说,南沟通过“三变”改革,积极探索村企联建、飞地经济、光伏增收、果树认养四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使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让南沟人户户成股东、个个能分红,全部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2014年,南沟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653元,到2021年,南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7500元,村集体经济由‘零’收入增长到50.2万元。”张润生说,“这期间,南沟经历了多少苦、多少难,数不清。但是光红就是不怕难、不怕苦,十年如一日带着我们闯难关、办难事,实实在在搞发展。”
“一年365天,他在村上能待340天。把一辆车跑成了‘烂哈啦’(破旧的意思),加上现在这辆,一共48万公里,都是跑南沟跑下的。”张润生说,“这些年,我俩处得像亲兄弟,彼此就是依靠,南沟人都把光红当自己人。”
十余载团结奋斗,南沟村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十余载务实前行,张光红在南沟无怨无悔。
南沟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
“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沟村果园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深深地刻在了南沟人的心上。
果农刘润喜家的苹果今年大丰收,17亩果园挣了20多万元。
南沟人过上了好日子,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张光红说,南沟将继续坚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劳动研学教育”的全新发展模式,做好三件大事:持续做大苹果产业,打造南沟苹果品牌,让南沟苹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继续做优旅游产业,实现文化与旅游、生态与经济高度融合;不断做强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产业,让南沟研学培训有体验、有思考、有收获。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南沟整个团队干事创业的热情都非常高,大家一心要把南沟建得更好,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比张光红还早到南沟村两年的驻村干部王艳红说。
而张光红却说,南沟能有今天的成绩,是一大帮人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围绕着“让南沟人过得更好”的目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步一个脚印蹚出来的。今后,他们还将继续实干兴村,让南沟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