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各级各部门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上持续发力,对这些现实中的变化,市民们的感受也较为明显。防疫手段的愈加科学和精准,给人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大家在面对病毒时少了些紧张和恐慌,多了些从容和坦然。但是,随着身边的“阳”越来越多,不少市民总感觉自己哪哪都不舒服,甚至感觉自己也“阳”了,也就是近期网上所说的“幻阳症”。笔者认为,面对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我们要克服“幻阳症”,就必须更加科学理性地看待当下疫情形势,努力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相关心理专家表示,“幻阳”是对未知情况的焦虑,属于正常反应,不要一味害怕。从心理学专业来说当然不存在“幻阳症”,“幻阳”的出现,反映的其实是大家在面对短期内疫情发展迅速变化,心理上出现的不适应状态。调侃“幻阳”的背后,是大家对“阳”了之后未知情况的焦虑:青少年担心影响学业、中年人担心工作进度受影响同时又担心家中老人孩子感染、老年人担忧对身体状况的危害等等。
经历了三年抗疫过程,大家先后经历过大大小小各种不确定性。面对未知的情况,担忧、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反应,就算经历过再多,也仍然可能会出现。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害怕、担忧不可控的事情,而是尽量保持适度的情绪反应,并采用积极的、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
那么,面临感染的可能性,一直感到焦虑怎么办?我们应该尝试从这些方面做起:理解自己因当下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正常的焦虑反应;关注权威平台、官方科学的信息,且关注疫情消息的时间不宜过长,适时转移注意力,减少过度暴露在信息轰炸之下而难以筛选、鉴别的情况;做好个人防护,科学预防,适度未雨绸缪,但要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囤积、哄抢,如果一味地跟随焦虑情绪进行不恰当的预防与储备,对缓解焦虑并没有帮助,甚至有可能强化焦虑行为;尽量保持自己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健康饮食,适度补充营养,保证身心得到充足休息。如果大家发现“幻阳”无法通过自行调节缓解,甚至逐渐发展为“恐阳”,并对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
总之,对于疫情与防疫的相关信息,我们应保持适当程度的重视,既不宜过分关注影响正常生活,也不能过分乐观而掉以轻心。大家与其思前想后,不如保持情绪稳定,更有益于健康。